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过路人 (第1/2页)
肃州。 自那名农妇的事情过后,秦望寻的药坊重新过回了平淡无波的日子。鄯右军在几日后拔营离开,虽然秦望寻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悄悄松了口气。那农妇的丈夫姓徐,名阿五,因为感激元行阙对妻子的救命之恩,总是隔三差五送些鸡蛋给他们。徐娘子的身体经过秦望寻的调理,已经渐渐好起来,又因为丈夫和太守一家人的关心,心中的阴霾也慢慢散去,愿意出来走走。徐阿五脸上笑容也多了,原本是个憨直的男子,每每同娘子一起来药坊,总是一脸憨笑。 元行阙倒是很欢迎他们来,徐阿五话多,总跟他们说四邻八舍的种种趣闻,什么谁家的女儿嫁给了死对头的儿子呀,哪两家因为一块地吵得不可开交啊,谁家的牛没拴好撞了邻居家的猪呀,讲时还要模仿一番,斤斤计较的妇人和五大三粗的汉子,娇羞的小姑娘和直率的青年人,都叫他模仿的惟妙惟肖。元行阙第一次听这么多家长里短,顿时觉得这村里乡间的故事可一点不比长安城中才子佳人的故事差。 之前那个怀揣沙州盐场账本的人很快不告而别,药坊这两日忙,元行阙和秦望寻谁也没注意到他是什么时候离开的。秦望寻并不在意,但元行阙却无法对那个形迹可疑的人放下戒心。不过现在广陵王已死,纵使他元行阙有些什么想法,一介远在肃州的小小草民也没有任何办法。 这一日的药坊倒是清净,一直到日上中天都不见有病人来。元行阙正在院里晾晒草药,就见秦望寻背了个包袱出来,回身锁上门。元行阙奇道:“你要出门?” “家里没米了,去集市上买些。”秦望寻冲他招招手,“走吧。” “我一起去?”元行阙问。 “当然,否则我一个人扛米回来吗?”秦望寻叉腰道,难得看她俏皮的样子,元行阙抿嘴一笑,放下手上的物什随她一同出门。 进城之后的秦望寻并不急着去米面店,而是在街上随意闲逛起来,看见个糖葫芦,问元行阙要不要,元行阙摇头拒绝,秦望寻就自顾自拿了一个,道:“好吧,付钱。” 元行阙哑然失笑,原来自己就是个负责付钱的么? 秦望寻看起来心情不错,虽然一贯是那沉静的步态,但眉梢眼角却带着几分飞扬的愉悦。她停留在一个卖簪钗的小摊前,驻足良久,翻看了不少簪子,但最终什么都没买便离开了。元行阙瞧她看簪子,才从她脸上看出一点少女的模样。往常只觉得她为人沉稳,医术高明,俨然一副成熟的行脚大夫的姿态,倒总让人忘记她其实也不过是才堪堪二十岁的年轻姑娘。 元行阙趁她离开,掏钱买了她刚才捧着看最长时间的两只簪子。之后快步赶上秦望寻,将簪子递给她。 正嚼着糖葫芦的秦望寻差点噎住,费劲将嘴里的半块山楂咽下去之后瞪大眼睛问他:“你买这个做什么?” “我瞧这簪子正配你的衣裳。”元行阙侧脸看了看,道:“你这木头簪子着实该换了。” 秦望寻下意识一摸自己头上带的木簪,撇撇嘴,还是道:“一个簪子三十文,你买一个也就罢了,还买俩,我又用不到。”她拽着元行阙朝回走:“快去退了。” “方才那摊主可说了概不退换。”元行阙道。 秦望寻埋怨地看了他一眼,道:“你这几日攒了可有半贯钱?真是京城里来的王爷,半点不知道勤俭。” 元行阙堂堂的广陵王,对市井里的银钱概念的确不深,也不大在乎,只道:“反正我又用不到,每日吃你的喝你的住你的,你还要给我工钱,我已经不好意思了。” “你在药坊干活,我当然要给你钱。”秦望寻边走边道,仍然觉得不满,“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现在境况好,还能存的下钱来,若是有个天灾人祸的,你才知道其中的不易。”她说着似乎想起了什么,叹口气,语气放缓了道:“百姓过日子并不容易,以后可不能这样了。” 等她絮叨完了,元行阙才道:“知道了,这次就算我谢你救命之恩,往后我俭省着就是了。” 秦望寻抬眼看看他,露出个无奈的笑容,接过他手里的两个簪子打量了下,点头道:“还不错,那我领了你这份谢意。” 两人在街上又逛了一会儿,秦望寻在一家绸衣店买了几尺暗色的布,她选布的时候元行阙还不忘提醒:“你个姑娘家的,应该买颜色亮些的布。” 秦望寻自顾自道:“我是给你买的。”元行阙一愣,道:“你方才还说得俭省着点呢。” “俭省也得满足衣食住行。”秦望寻看看他,柔声道:“你身上的衣服是旧的,都划破了,给你回去做件新的,干起活来也更轻便。” 她这么说,元行阙就笑笑不说话。秦望寻最终选定一个浅灰色带花纹的布,裹在包袱里带好。最后又去买了一篮子菜,扛了两袋米回家。 刚到药坊就有人过来看诊,秦望寻急匆匆把东西全交给元行阙,在椅子上坐定。来人是镇西边的吴三婶,有些腹痛,应该是吃坏了东西。秦望寻给开好药方,嘱咐这两日清淡些饮食便罢。吴三婶的确不很严重,元行阙帮她抓药的时候,她还有心情询问秦望寻:“你药坊这个小伙子,我看身体也恢复得差不多了,这是不打算走了吗?” “他……暂且还没有回乡的想法。”秦望寻偷偷看了一眼元行阙,道。 “唉,要我说,你们孤男寡女的同处一个屋檐下,难免叫人猜想。”吴三婶凑近了低声道,“三婶观察过,这小伙子模样挺俊,徐家娘子也都跟我说了,为人一身正气,还有点拳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