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多思 (第1/2页)
一连三天,秦望寻去肃州府衙帮上官桐月施针。元行阙总是跟去,但一直呆在外室,并没有与上官桐月见面。高长珩最近似乎没有什么事,经常待在屋里陪着上官桐月,总是向秦望寻询问她的病情,问得最多的是何时能启程,好像很急着回长安。 到了第五天,秦望寻远远看见马车到来,正准备收拾东西启程时,马车上却被人搀扶着下来一人,竟是上官桐月。秦望寻一惊,立刻看向身边的元行阙,当时他还没来得及带面具,见状立刻扭过头将面具按在脸上,秦望寻又看向上官桐月,她刚才应该并没有注意到这里。秦望寻迎她入门。上官桐月脸色倒还好,带着习惯性的温和浅笑在屋内坐下。元行阙悄无声息地撤到角落,好像根本没有他这个人存在一样。 “王妃怎么到这来了?”秦望寻问。 “不是你说要我出门走走吗?”上官桐月道。 秦望寻无奈道:“我是说让王妃出门散散步而已,这里远,王妃何必劳顿。” “我想来看看你的药坊,左右在屋子里闷了好几天了。”上官桐月温和道:“一路走来,见春光日盛,倒看得人心旷神怡。”说着她抬起头好奇地打量着药坊内的陈设,又咳了两声,秦望寻正准备起身给她倒水,却已经有人递了水来。 上官桐月接过水,顺着递水的那只手朝上看去,看见一只黑色的面具。她一愣,道:“我记得你,你是秦大夫身边的那个伙计。” “草民防风。”元行阙平淡地行了个礼,又站回角落。秦望寻默默看着他,有些怅然。 “秦大夫,你开这间药坊多久了?”上官桐月问。 “两年多了。”秦望寻道,拿出脉枕示意她将手腕递过来。 “真不容易,女儿家从医已然艰难,何况在这西北边陲之地。”上官桐月感慨道,看了看一旁安静的元行阙,忽然问:“这个男伙计是一直跟着你的么?” 秦望寻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跟元行阙对视了一眼,平静道:“不是,是我几个月前在山里救下的,他无处可去,我就让他留在药坊当个帮手。” “哦,”上官桐月似乎很感兴趣:“你是哪里人?” 秦望寻侧眸似乎看见元行阙的身形僵了一下,但只是幻觉一般的一瞬,他依然平静道:“回王妃,我是宁州人。” “那怎么不回家?” “家中……没有亲人了。”元行阙道。 上官桐月抿了抿唇,没有多问,又转向秦望寻:“秦姑娘,我记得你叫秦望寻,是吗?” “是。”秦望寻点点头。 “我叫你望寻,可好?”上官桐月道。 “自然可以。”秦望寻浅笑了一下。 “我真羡慕你,医术高明,救死扶伤,在你手下痊愈的人,想必都会感激你吧?”上官桐月托着下巴,眼中流露出羡慕之意。 秦望寻一边拿出针包一边淡淡笑道:“医者救人是本分,正如农者耕作产粮,兵者护卫国家,匠作者打造天下之器,大家各司其职方能社会安稳。” 上官桐月愣了一下,感慨道:“朝堂之上人人都自诩人中龙凤,却其实民间自有你这样比他们还通达事理的人。”她笑道:“望寻,我很喜欢你,我们做朋友吧。” 秦望寻起身笑道:“好啊,不过我的王妃朋友,可否先跟我到内室施针?” 上官桐月笑了两声,乖乖起身随她进内室。一个时辰后秦望寻施针完毕,上官桐月却恋恋不肯走,在药坊内转了一圈又坐下,非要跟秦望寻再聊聊天。秦望寻对她说了几件行医遇到的奇人异事,上官桐月直听得目瞪口呆,脸上似乎都有光彩了,笑得合不拢嘴。秦望寻连忙道:“王妃克制,你病未好,此刻大笑伤身。” “叫什么王妃,叫我桐月就好。”上官桐月摆摆手,叹口气道:“唉,连大笑也不许,不知这病何时能好。” “这几日施针下来,已好了四五成了。”秦望寻温润道,“只要安心静养,保持心情畅快愉悦,不出十日定能大安。” 听了这话,上官桐月却仍然不太开心的样子,眉眼反而愈加低垂下去。秦望寻察言观色,便握住她的手,轻柔道:“桐月,既然我们是朋友了,你心中若有什么烦心事,尽可以告诉我。” 上官桐月抬起眼看了看她,一双水盈盈的眸子里尽显愁绪,她又叹口气,缓缓从随身的荷包中拿出一样东西,递给秦望寻。 秦望寻只看了一眼就发现那居然是元行阙的长命锁,之前将他救回来的时候她见过,怎么会在上官桐月这里?她拼命忍住才没有看向元行阙,余光却忍不住往他那里瞟,他好像也发现了,薄唇轻轻抿了抿。 秦望寻故作平静地打量两眼便递回去,问:“这是什么?” “这是君识……是广陵王的贴身物件。”上官桐月的杏眸迅速溢上薄薄一层泪,抓住秦望寻的手道:“广陵王你知道吗?他是日前河西大战的主将,他……大家都说他战死在嘉峪关了。” 看她泪水朦胧的样子,连秦望寻脸上也浮现出怜惜的神态,轻声道:“我知道。广陵王……他是守护我们河西百姓的英雄。” “可是没有人找到他的尸身。”上官桐月拿着那个长命锁,道:“我在鄯右军中发现了这个长命锁,据士兵说是从燕回山附件一个山村里抢来的。望寻,你说广陵王的长命锁怎么会到村民手中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