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户部郎中 (第1/1页)
又一日,早朝。 百官列于皇极大殿,恭候以待。 许久后,崇祯皇帝赶至,穿越百官,坐在了那宝座之上。 随着太监王承恩一声“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后,下侧一阵安静。 过了许久,礼部左侍郎魏藻德咳嗽一声站出。 “启禀陛下,都察院巡按御史赵巽其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明,在他的督查之下,治地一片清明!” “陛下,臣以为,此等能臣当留在朝堂,予以重任!” 一番言语,直接是令得许多人默然。 这意思是……要将那巡按御史赵巽,留在京城? 不是吧? 那御史赵巽怎么个样子,大家伙心里都清楚,几乎是刚正的不近人情。 你将这样的人留在京城,那……简直就是祸害一般啊! 很快有人出言驳斥:“御史赵巽,刚正倒是刚正,但其人几乎六亲不认,如何真正体察民情?其人过誉,如何能当朝为官?陛下,臣以为,断不可将那赵巽加官!” 很快,朝堂两派,开始吵闹起来。 宝座之上,三十多岁却是平添几分岁月的朱由检也是烦闷不已。 那赵巽其人,他是知道的,莫说其他,单说他个人的话,这个人……不怎地,甚至说一句沽名钓誉都不假。 身为御史,清流中的清流,为官十余年,你竟是穷的只剩下一个价值几十两的破院子? 谁信? 可偏偏,此人在诸多清流之中,差不多算是领袖的位置了,万千文官皆信服。 于是也就有了赵石头一称。 茅坑里的石头,油盐不进,原则至上! 若是将这样的人留在京城……那还能消停得了? “陛下!” 魏藻德声泪俱下似的:“陛下啊,赵大人,一心为君,为社稷,实乃可用之大才啊!请陛下明鉴!” 崇祯皇帝朱由检听了听,倒是多了几分犹豫。 这话,也是有些道理的。 且不管那赵巽到底是否真的一贫如洗,可这个人的为官的原则,还是值得钦佩的! 为君,为社稷! 当朝有多少这样的人,他不清楚,可他很清楚,这样的人,是真的不多了。 “那……朕再考量一番吧!” 崇祯皇帝厌烦的说了一嘴。 是真的烦! 若说先前这大明有党派之争的话,那么到了那赵巽这里,几乎没有任何争执。 这才是教人厌烦的地方。 于是,不多时,他叫来太子朱慈烺。 眼看着十三四岁、皮肤白皙的太子,他平静的问:“吾儿,你以为那御史赵巽如何啊?” 朱慈烺认真想了想:“未必是能臣,但一定是忠臣!” 崇祯皇帝愣了愣,笑了。 这评价,也是十分有意思的。 何谓忠臣? 真心为君,为民,为社稷,那才是真的忠! “你是说,那赵巽只是忠臣,但无能?”他问。 “儿臣不敢多言。” 下侧,朱慈烺微微犹豫:“儿臣料想来,那魏玄成,也只是大忠臣啊!” 魏玄成?魏征? 崇祯皇帝错愕,旋即哈哈大笑。 这臭小子,还真是敢说啊! 若将那赵巽比作魏征的话,岂不是说,他崇祯皇帝比那李世民胸襟差了许多。 李世民能容得魏征那等谏臣,他崇祯皇帝容不得? “好,朕便容他!” 崇祯皇帝也是无奈,想了想道:“吾儿,你前两日出宫,微服私巡,可是看到什么了?” 朱慈烺有些犹豫:“父皇,是日,信阳大捷,儿臣看到百姓们欢庆,互相转告,也看到……百姓们衣着破烂,应是日子过的不容易。” 崇祯皇帝默然。 皇太子出宫一趟,不容易的,能首先想到百姓们艰难,是好事,至少日后成了君王,会考虑着体恤百姓。 可于他这个君王而言,便不是什么好事了。 百姓们日子穷苦,是他这个君王不行啊!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莫说百姓了,这整个大明的江山社稷,都已经十分危险了啊! 北边,松山、锦州一带正打的火热,那贼人李自成又是率领百万大军,整个攻打开封城,跟着张献忠、罗汝才等三十多路大贼,无数路小贼。 大明朝廷,内外交困,税收锐减,简单来说就是……穷啊! 穷,又要应付内外战事。 太难了! 另外一边,一间无名小院内。 朝堂间的消息传来,御史赵巽呆愣半刻,深感不解。 这情况,很是不对劲啊! 他这边几乎是去定了那四川道的,怎地那魏藻德突然为他说话,而且还不惜在朝堂大论特论此事! 问题很大! 他自入朝为官以来,几乎一直在外面了,与朝堂之间的百官关系并不是很好,至于魏藻德其人,他只是见过两次而已,完全不熟。 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突然为他说好话? “不出意外的话,老赵你应该会升官为户部福建清吏司郎中!” 此间,詹事府左中允刘理顺赶来:“自七品官,升到五品,老赵,看不出来啊,你这手段也不简单啊!” 赵巽一脸的茫然:“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啊,老刘,你在后面帮我了?” 刘理顺只是摇头:“你仔细想想,就算我想帮你,可我有那个能耐吗?那魏藻德中举才两年左右,直接是到了礼部左侍郎,我呢?我崇祯七年的状元,至今还是个左中允,小小六品!” 赵巽默然。 所谓詹事府左中允,主要负责教导太子,除此外这老倌还是翰林修撰,几乎是清流中最好的官职了,凡入内阁者,多需要经过此一遭。 “也是,只要你安安稳稳的不惹是生非,不掺和朝政,日后定会入内阁!” 赵巽叹息了一嘴。 说白了便是人家仕途大好,没必要为了留下他而走动关系,沾染破事。 “所以老夫才佩服你,得罪了那田弘遇,注定去四川道了,却是不声不响的留下了,赵老弟,你有贵人啊!”刘理顺笑呵呵。 “贵人,什么贵人啊?” 这个时候,赵旭赶了回来,走到跟前:“爹,刘伯父,你们在说什么?” 刘理顺随口道:“说你爹,他升职了,户部郎中,五品,主管福建和北直隶!” 赵旭悄然松了口气。 留下来了! 终于不用去四川道送死了……虽然留在京城也没两年好日子过,却也比直接去四川道好得多。 “哎呀,好事,大好事啊!” 赵旭抱拳:“爹,恭喜恭喜啊,大喜事,当庆贺一番。” 恭喜吗? 赵巽抬头审视自家儿子,不知怎地,这一刻,他感觉很怪。 就好像……他之所以能留在京城且升官,可能与这小子有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