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 毕业 巧事 开端 (第1/2页)
寒假七天乐马上就过去了。 高三的最后一学期,充分紧张的学习氛围仍萦绕在我们整栋高三楼的上空,却没有人喊累,只有拼搏百天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从横幅内化到心灵的口号与信念。 何宥最近难得不摸鱼,一问才知道,李蔷薇出校集训了,历时三个月。 他就每天坐在位置上睡大觉,醒了玩一会手机,饿了再问问我想吃啥,好在毫无预兆的时候给我顺带打包一份送来,自己也在位置上大快朵颐他的那份。 我不羡慕,也不批评何宥现在的生活方式,路已定好,走的人如何做轮不上外人评说。 林逸在元宵节后就来了,还是高三的补课阶段,众人昏昏欲睡但不敢浑浑噩噩,林逸的到来无疑是新鲜的好消息,66班的气氛为此活跃了好几天。 他终于解除回家反思的校令,改为留校察看了。 至于何冰冰,他在星都的学校学得很好,时不时发来自己学习中遇上的生化难题,每当这时,我就和他一个字一个字地敲着键盘探讨。 而林漠,我们的聊天记录一直没有更新过,我不是没想过说些什么,只是每次在心里打好腹稿,移至键盘上变成文字的时候,心头就会涌上一种胆怯。 他没有主动和我攀谈的心思,这只会让我觉得那次拜年是一堆如梦似幻的泡沫。 不打扰真的是我们之间最得体舒适的方式吗。 眨眼到了六月。 这个阶段的我们已经没有越复习越超越这一说法,重要的是不让因高考日期逐渐逼近这件事情焦躁我们青春里那颗懵懂易浮的内心。 年级榜的名次偶有变化,但大局已定。我和林逸常年处于年级前十,基本是上下翩飞,你追我赶的类型。 物理榜我本不会关注,不过因为有林漠在,我养成了每次瞥完我的名次再去物理榜上细细翻找他的名字这个习惯。 几次大考下来,林漠已经能稳稳排在物理榜前三十,虽然之前他从未掉过榜,但榜尾和榜中与榜前排还是有区别的,跻身前三十在众多物理类学生中需要付出极大努力和坚强意志。 物理榜的第一是蒋生,那个与我和林漠一起参加生物竞赛的男生。 他是个考试鬼才,不疯魔不成活罢了。对了,说起他,我就想起年前我和他还有林漠三个人一起参加的生物竞赛,成绩已经下来了。 二月份的一天,廖老师突然把我们叫去办公室,说有要事宣布。 我和林漠过去了才知道蒋生也在,便心下了然,附中只派了三个人参加生物国赛,想必廖老师已经知道成绩了。 廖老师嘴上说道我们不容易,又用手指在我们三个中各点了点,嘴上说着孩子们过来,就从抽屉里拿出三张烫金奖状,仔细甄别了一下后给了我们每一个人。 印有各自姓名的烫金奖状是国赛获得荣誉的象征,这说明我们进入了名次,虽然奖状上没有说具体名次,但已宣示着我们获得了高考加分的资格。 因此在高考报名时班主任和廖老师分别找了我和林漠,仔细指导我们办理加分的申请事宜。 学校食堂旁边的小商店有时会出售一些大学明信片,像首都大学,燕城大学的明信片在同学之间都很乐意购买,不为别的,只愿图个好彩头,有个好念想。 我却不倾心这种大众间流行,有口皆碑,人人都心向往之的学校,我有一本意外捡到而收藏很多年的招生指南,一页已经泛黄,大字的标题为“燕城医科大学”。 燕城医科大学,生物制药专业,就是我作为芸芸众生从不吐露从不大众的梦想。 结合我这几次模考的成绩,我试算了一下,分够了。 燕医科大,生物制药,字字珠玑,扎在我正待一把火点燃的梦想上。 我从小毛发杂多,出生至今也求医问药几次,不见成效,外人看来我就是一个不修边幅的怪人,只有夜深人静时我心头的苦楚才会漫漫泛滥,淹没我多希望与常人无异的心。 这些年我不讲,也强装不在意,但这并不代表我彻底忘了被惯常嫌弃的现实。 若是能从医科大的制药专业毕业,就业于一家制药公司,成为制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