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应该像我这样踢_第120章 死亡小组?把老子的意大利炮端出来!(1.3w大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0章 死亡小组?把老子的意大利炮端出来!(1.3w大章) (第3/6页)

 因此波兰左前锋花费了一些功夫才停下了这颗足球,这大概浪费了他一秒半的时间。

    如果是莫里奇来传球的话,这颗球在空中的飞行速度会更快,但落地之后更有利于接球者控制足球,一来一去大概能够节省两秒钟的时间。

    这就是好的传球和普通传球的差距,这是rou眼难以辨别,但球员却感受很深的一点。

    波兰中锋帕沃夫斯基已经在中路疯狂跑动了。

    他不是那种速度型球员,而是全能中锋。

    但全力冲刺之下,也是能够生吃意大利后防线的。

    起码,意大利右中后卫皮罗拉已经被帕沃夫斯基甩在了身后,仅有另一名速度型中后卫拉姆还在和帕沃夫斯基进行着身体对抗。

    帕沃夫斯基看起来身材和拉姆差不多,但对抗能力竟然也同样强大,扛着拉姆一直前冲,冲击力非常强!

    这时候,波兰左边锋如果一脚传中的话,帕沃夫斯基有百分之七十的概率能够在拉姆之前控制住足球。

    而一旦他持球,拉姆就非常被动了。

    这就是波兰能够打进英格兰两球的原因。

    他们的反击冲击力极强!

    他们两个边锋都有精妙的传中脚法,他们的中锋帕沃夫斯基则强的可怕!

    而英格兰当时和意大利一样,都是中后卫站在高位,身后有大片空地可以让帕沃夫斯基去冲击和调整。

    不一样的是,英格兰的高位,是因为他们是优势局,他们狂轰滥炸的同时自然会露出身后空档。

    而意大利的高位,则是战术要求,他们创造的机会以及场面优势是没有英格兰强势的。

    理论上来说,意大利这种前场控球的战术非常危险,尤其是在控球无法转化成进攻机会的情况下。

    当然了,意大利之前的控球是转化成了进攻机会的,但即便如此,还是危险。

    “差不多了!”帕沃夫斯基在心里默念,他觉得自己已经吃定拉姆了,自己的队友这时候可以传球了。

    时间、空间、状态,一切都是刚刚好。

    但周遭的欢呼声突然一变,取而代之的是波兰中场队友们之间的呼喊。

    “防守,做好防守!”

    帕沃夫斯基朝左路一看。

    那里,自家队友已经被挤出了边线,差点跌倒。

    而足球,则在旁边的意大利球员脚下。

    22号?

    是那个陆阳?

    没错!

    因为欧青赛仅有二十三人大名单,所以理论上号码只有1至23,陆阳用不了自己喜欢的24号球衣,又不想穿莫里奇在俱乐部穿过的23号球衣,所以就只能选择22号球衣了。

    莫莫,你别误会哈,我只是单纯的嫌弃你穿过的号码,没有其他的意思。

    刚刚那颗球,波兰左边锋得球之后一路突进,但就在他确定了帕沃夫斯基的位置并且准备传球的时候,他的右侧竟然突然冒出来了一道人影。

    之前才在中场过掉两人并且帮助球队右边路套边下底的陆阳,在坎耶斯传中的时候,尚且在大禁区附近游曳,看有没有补射的机会。

    结果波兰反击的时候,他竟然又马不停蹄的跑向了坎耶斯应该在的防守位置。

    都不说他的体力和态度,就这份查漏补缺知道自己应该出现在哪里的能力,真的独一档了。

    砰!

    高速中陆阳主动和波兰左边锋发生了肢体接触。

    80的速度,83的爆发,80的强壮,83的平衡,就问这次对抗陆阳怎么输?

    波兰左边锋直接被陆阳撞出了边线,而陆阳双76的抢断和拦截让他轻松的把足球勾走。

    由于陆阳和波兰左边锋是同向奔跑中发生的对抗,而非横向撞击或者面对面撞击,所以这种对抗是很难被判犯规的。

    波兰左边锋在边线外高举双手投诉陆阳撞他。

    但陆阳理都没理他,转身带球就返回了中场附近。

    刚刚那次碰撞,就算波兰左边锋摔倒了,都未必响哨,何况他压根儿就没有摔倒!

    “哇!陆阳立功了!他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回追防守!”

    “如果不是陆阳,这颗球一定已经传出去了,而以帕沃夫斯基的能力,他刚刚已经吃掉了皮罗拉和拉姆!”

    解说员激情开口,意大利球迷这才把心放回了肚子里面。

    “拉姆,你和皮罗拉换个位置!”陆阳把足球传给莫里奇之后,对上来的中卫组开口。

    皮罗拉有些犹豫,他在俱乐部一直都是踢右中卫的。

    别看中卫位置好像可以互换,而且都比较居中,但其实之前已经详细分析过了,左路球员和右路球员还是有细微的不同。

    这种不同会在关键时刻变得极其重要。

    贸然的更换中后卫位置,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好,换吧!”拉姆却直接点头。

    皮罗拉因此不得不和拉姆更换了站位。

    皮罗拉终归是不太信任陆阳,因为他没和陆阳踢过球,而且他是西甲球员,陆阳只是意乙球员。

    但幸好拉姆对陆阳足够信任。

    这次换位,一方面拉姆速度快,能够更好的填补坎耶斯露出来的空位。

    如果对方出现在了肋部甚至是底线区域,那么拉姆就要在坎耶斯没回来之前顶出去,暂时充当右后卫。

    而在此之前,陆阳会负责跟防对方,拉姆相当于是双保险。

    另一方面,后腰科尔蒂诺可以在拉姆拉出去的时候落到中后卫,加强对禁区的保护。

    有科尔蒂诺阻拦,陆阳哪怕再来不及,到时候估计也回后场了,能够暂时性的充当一个后腰,进行抢断和拦截。

    这是一套后场防守的换位和配合,核心是陆阳,适应了科尔蒂诺的踢球习惯,同时还需要拉姆的大尺度配合。

    仅仅这一次调整,就把坎耶斯在防守上带来的副作用几乎抹平。

    陆阳的防守嗅觉,可见一斑。

    而这些东西,都是球员在场上的体会和感受,属于教练组不太能够考虑或者说察觉到的。就算教练组察觉到了,没有相应的球员他们也无法做出这种针对性的调整。

    就算调整了,但万一球员之间配合不够默契,或者对跑位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偏差,那么说不定都会弄巧成拙。

    比如科尔蒂诺到底是什么时候回坐?回坐多深合适?

    拉姆拉出去多少?会不会因为被过度拉开从而和回坐回来的科尔蒂诺之间出现漏洞?

    唯有陆阳的视野和大局观,可以让他在队友对跑位理解有差别的时候,出现在最合适的位置,衔接后场防守,不漏缝隙。

    接下来的二十分钟,意大利队前场控球的战术逐渐稳健。

    波兰队球员多次上抢,但很难封死意大利中场的出球路线,被不断遛狗,热情和体力都有些吃不消,于是干脆收缩阵型,专心打反击。

    这样一来,莫里奇的控球环境就变得奇好无比了。

    意大利队一共发起了四次威胁进攻。

    两次左边路的,一次右边路的,还有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