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72章 乡土世故  (第1/1页)
    吕良的出身和赵鹏截然相反。    他不仅贫寒,还要忙着打工兼职。    打工地点,基本是在赵鹏家工厂。    有一部分算是赵鹏家照顾同乡困难户的意思。    而赵鹏自不用说,镇里有名的富二代。    程心如和周丽秋亲自来高铁站接赵鹏,就很说明一切。    这两个女生仗着姿色,从高中起就开始有意无意地粘着赵鹏。    现在都上大学了,没想到还是没变。    大概是她们觉得,在外地找个有钱男朋友,还不如找机会和赵鹏发展。    只不过赵鹏表面纨绔,偶尔还表现得像凯子,但这点小心思哪里看不出来。    去年暑假,吕良苦于无学费上大学的时候,赵鹏便是看出来了,这才找他提议游戏代打。    吕良也在赵鹏的帮助下,成功凑到上大学的学费。    当然,不是每个富二代都如赵鹏这般。    可能是乡镇地方小,赵鹏父母管教有方,这才培养出如此心思的儿子。    途中。    程心如忽而笑道:“赵鹏你刚回来,要不要办个PART?”    “我觉得可以,难得回来大家一起聚聚。”    周丽秋也这样说。    “没问题。”    赵鹏哈哈大笑,“就到老地方吧,把平时几个好朋友都叫上。”    他说完,又转头看了下吕良,“吕良,你来不来?”    “你们玩吧,我家还有事,好久没见爷爷奶奶了,不知道他们怎么样。”    吕良委婉拒绝。    “吕良,赵鹏都喊你了,你就来吧。”    程心如劝道。    “吕良,难得嘛,别扫兴。”    周丽秋努了努嘴。    “实在不行啊,不好意思各位!”    吕良表面在笑,其实心里在骂。    明明程心如和周丽秋并没有想要他去,只是赵鹏问了一句而已,就跟着起哄。    两女什么心思,赵鹏都能看出来,外人看不出来?    “吕良不去,就算了,你们也别劝了。”    赵鹏见状,出口制止。    两女又和赵鹏笑着聊了些高中的事情,时不时开开玩笑,旅途不算沉闷。    只有吕良始终没主动吭声。    到了地方,他提醒道:“村路口放下我就行了,那边车不好进。”    “行。”    赵鹏将车开到村路口,放下吕良。    拜拜~~    双方简单道了声别。    吕良下车后,程心如掩嘴笑道:“吕良还是这么老土。”    周丽秋眉目一转,好心地解释道:“他家父母离异,比较穷,没办法的。”    程心如微恼地瞪了周丽秋一眼,“要你做好人?不就是你说他土的,我才跟着说。”    “哪有,我是这种人么?”    周丽秋反驳。    “行了。”    赵鹏打断道,笑容收敛,“人又不是只看老土不老土,别在我面前说吕良。”    两女这才讪讪闭嘴。    ...    吕良回家,是换了之前上大学的衣服鞋子,头发也随便糊弄下。    确实老土。    但他不在乎,当初他认识萧晴的时候,萧晴就没有在意过。    而且他这次回家想低调点。    不能再像上一段时光那么高调了,否则爷爷奶奶可就活不长了。    这里面的问题比较复杂,还需要吕良妥善安排解决。    ...    吕良回到家。    爷爷奶奶非常地热情。    尤其是奶奶,比上大学时还热情许多。    吕良明白,他给家里打了三次钱,每次都是几千或一万。    而奶奶恰好是比较现实的人,哪怕是对亲孙子也一样。    上大学的手机,就是爷爷奶奶给他买的,一千来块。    不客气地讲,回报率惊人。    吕良简单吃过饭,就去住附近的二姑家,跟二姑聊了会天。    对他好的亲戚,其实也就是一个二姑。    他还有两个叔叔,三叔四叔,两人小日子过得不错,但父亲离婚搬出去住后,就不怎么往来。    而爷爷有退休金2200块,奶奶会自己去市场卖点菜,老两口就这样养活自己生活。    两个儿子,大儿子离婚搬出去了,两个小儿子的偶尔象征性给点钱孝敬,二姑则出力又出钱,尽可能帮衬下。    日子过得一般般。    再加上吕良这个拖油瓶,就变得清贫如水。    老实说,奶奶对他是嫌弃的,但爷爷一直坚持,所以吕良这么多年也顺利过来。    他能上大学,一半是靠自己的努力,一半是靠运气。    真的差不多一半一半,不分上下。    如同很多贫穷家庭的孩子一样,不是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就可以改变命运,他们首先要考虑吃饱饭。    就算考上大学,这些贫穷的孩子也要优先选择有奖学金的,哪怕知道学校不太好,但也只能这样。    吕良高考志愿填的都是理科,就是为了毕业出来能容易找工作。    电通大学是他班主任根据需求,专门向他推荐的。    电通毕业后出来,哪怕再差,也能混个工程队当工人,好歹是份有三险一金的正经工作。    当然工资很一般,够生存而已。    ...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吕良回来,跟爷爷奶奶吃完饭,再跟二姑小聊会,基本就没事干了。    他到了外面鞋店,买了双最高档的人字拖。    二十块。    又去村头的Tonny老师傅那剪了个15块的平头。    Tonny老冯,是个50岁的小老头,但心很年轻。    自从几年前年轻孩子们不喜欢找他理发后,他就开始学习新技术。    平头不再只是平头。    老冯会剪小碎,再给你额头左侧留一小束,齐眉装点。    好比二十年前的武侠剧小李飞刀的主角,额前就有两束很长的卷发。    老冯给留一束,突出一个有礼有节有风度。    吕良当面就夸他有一手,乐得他还给递了杯茶。    吕良喝完茶,淡定地回家,拿剪刀把那束玩意剪掉。    那束玩意太羞耻了!    但要悄悄剪,不能当场打脸老冯。    因为他是村里人中仅剩的,唯一一个Tonny师傅,是实打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此。    吕良顶着新剪的发型,踩着人字拖,开始出门逛了。    不得不说这人字拖。    简直是村镇鞋中极品。    只有穿上人字拖,踩在家乡的土地上,你才会感觉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在大城市里,穿着小皮鞋或其他品牌鞋,在吕良看来,仿佛是套在脚上的镣铐,天天硌应得慌。    像这样的城里人,来到村镇,肯定会被看作异类不可接触物。    村人最多多看你两眼,再酸上几句,最后腹诽你人模狗样。    没了。    唯有人字拖,哪怕你刚从百万豪车走出来,或者刚从外地落难回来,村人都会拿你当远亲看待,热情地和你聊上半天闲事。    吕良在上段时光,就曾经把人字拖在大城市发扬光大,潇洒是潇洒了,不过脸也被嘲笑掉光了。    环境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唯有入乡随俗是最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