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三章 丧  (第1/1页)
    宝佑二年六月,固封山砦寨风平浪静。    杨彦全统管军户政务,侯通辖制砦寨兵马,各司其职,格外和谐。    死了个副都头在州府看来不是大事,自奉旨伐木以来哪天不死人,一个坠崖的都头怎么看都是稀松平常。    同时杨彦全已收了两月木材利钱,加上侯通送来的压惊费差不多快两万贯了。    一个知寨短短时间内能获取这么多的钱财恰恰说明了大势所趋下京湖市场的木材生意是何等火爆。    本来这是最好的局面,杨彦全如愿以偿拿到了财权,但心中总是不得劲,侯通的手段很粗鄙,那刀刃就像还架在杨彦全脖子上,让杨彦全时常在梦中惊醒。    此日,光化城来人,是文家的家仆。    家仆带来一个噩耗,文小小病逝,请杨彦全去治丧。    杨彦全听闻后心中不免叹息,文小小与杨彦全有恩,此事推脱不得。    同日,杨彦全到了光化城。    杨宅。    “主君回家了,快去准备热汤。”    “通告厨娘立刻准备饭食。”    “去把主君卧榻打扫干净,另备竹夫人。”    宅邸人员在周管事的指挥下全部行动起来,清闲了这么久,方不可在主君面前出错。    杨彦全快步过庭院,左右家仆纷纷行礼。    入内堂,杨彦全准备换一身玄服去文府。    “杨彦全,你回来了。”    陈玲兴高采烈的从门外走来,着一身浅绿薄褙子,配白色长裙,内秀梅花,小荷才露尖尖角,穿的很是凉快。    杨彦全瞥了一眼,淡淡的回复了一声。    陈玲似乎察觉到了杨彦全有些不悦,连忙说道:“我就说我不穿,她们非要我穿,我平时才不穿这个呢。”    “杨彦全查清楚了吗?那个都头会不会法术?能不能让他教我?”    “你为什么不让我回砦寨,是不是找了哪家相好的寡妇,放心吧,我很大度的。让我回砦寨吧!呆在府里好无聊。”    杨彦全感觉有个喜鹊在耳旁,叽叽喳喳的吵个不停:“别吵了,更衣!”    杨彦全张开双手站在原地,陈玲几次欲要上手,最终却无处下手:“我不会。”    “更衣!”    “凶什么凶!更就更!”    陈玲站在杨彦全面前,磨磨蹭蹭的解着外衣,杨彦全只是微微低头,此处风景正好。    陈玲解了许久,衣服没解开,脸却解的通红,不知是急的,还是羞的。    “别看了,想弄我就直说。”陈玲双目一闭硬气的说道。    “哼!”杨彦全不屑一笑,不为所动。    “怎么,看不起我!我这两个月可学了不少东西。”陈玲越说声音越小。    杨彦全见状在陈玲耳旁低语了几句。    陈玲连连摆手摇头:“不要,脏死了!还不如让你弄我。”    “听话!”杨彦全一本正经的说道。    陈玲闻言犹如魔音贯,不自觉的有些腿发软,也便就蹲了下去。    许久。    “杨彦全,我不会解你的这玩意。”    “呃!”    浮生偷闲,泛舟于荷池之上,持竿方知潭浅,只得任由船横自流,忽遇梅林,河水见长,初极狭,才通船,撑杆深入,豁然开朗。    午后,神清气爽的杨彦全去了文府,而陈玲似乎生病了,食欲不振,一日未进米粮。    文府缟素高挂,门客稀稀,内有嚎哭声。    杨彦全一脸肃穆入门,文彬舟迎上前来,身旁随行一中年男子。    “杨知寨。”    文彬舟拱手施礼,文小小自知时日无多,便将文彬舟召回侍于床前。其间也与文彬舟说过:杨彦全此人心思深沉,专好权事,以后前途不可限量,须好生亲近。    “玉卿节哀。杨某闻文公逝世也是悲痛不已,车马不歇,前来治丧。”杨彦全一脸悲伤,不似作假。    “杨知寨,这位是文某同族叔伯文仪,人称革斋先生。”文彬舟引出文仪。    文仪长相清瘦,山羊胡,目光深沉,有一派学者气度。    “先生有礼了。”    杨彦全听文小小提过此人,正是文小小为杨彦全保媒的女方父亲。    只是杨彦全今非昔比,与文小小无依赖关系,自然也没把这桩婚事记挂于心。    不过应有的尊重杨彦全倒是要给的,礼节周全的向文仪一拜。    “杨知寨不必多礼,请入堂拜奠吧。”    文仪也没和杨彦全深攀关系,这个女婿他一直是耳闻,如今见面还需考量一番。    “请!”    杨彦全毫无胆怯,亦或者说不在乎,大步入堂。    文仪眉头紧锁,他这一生好书,各类杂学皆有涉猎,医道也略懂一二,观杨彦全的步伐,左腿伤残已久,此生难以恢复。    这种形态真的能在官场走的长久吗?    入堂祭奠,流程复杂,不过杨彦全应付的不错,文仪也对其稍有改观。    之后,文彬舟请文仪领着杨彦全去后堂休息片刻。    步入庭院,二者并肩而行。    “老夫托大,喊你一声保贤可否?”    “先生随意。”    “保贤,年方几何?”    “二十有二。”    “家中可有亲长?”    “父母早逝,孑然一身。”    “听闻保贤是循吏出身?”    “初为驿吏,后迁墟市司录事、墟市司押司、州府孔目。”    “初闻保贤为押司,如今却已成了砦官,真是俊才啊。”    “不敢当,全靠官长提携。”    二人入堂落座,仆人奉上茶水。    这种近乎相亲似的盘问让杨彦全有些厌烦,一看此人就是个老学究,年龄不大张口闭口就是老夫,重规矩不知变通,这门亲事不成也罢。    “杨某也从文公那里听闻过先生,先生耕读传家,世居庐陵,有一女待字闺中。    可惜杨某学识浅薄,粗鄙不堪,不然也愿求娶文家女。”杨彦全没工夫再和文仪磨唧,看这老学究的架势应该还在思考当年自己岳丈是如何问自己的。索性就由杨彦全把话说透:杨某配不上令千金,请你另寻良媒嫁女。    “杨知寨要违背文族叔的遗愿?”文仪有些气恼,从文小小提起此事后文仪家中已经开始给女儿备嫁妆了,准备了这么长时间,你杨彦全一句话说拒就拒了?    “不敢,文公对杨某有提携大恩。只是杨某看先生略显踌躇,心中似有别的考虑。不如就由杨某替先生说吧。    杨某身负残疾,日后在官场上必定是命运多舛,一朝不慎便是落魄下场,为先生女儿的幸福,先生也不该将女儿嫁给杨某。”杨彦全坦然道。    “老夫从未说过……”    “可是先生已经在想了,何苦又为难呢?”    杨彦全反客为主,想尽早结束这桩事情,归根到底庐陵文氏在士林没什么名气,顶多算是个小地主,杨彦全攀也要攀大树,妾可以随便纳,但正妻只有一位。    “也罢,此事确实是老夫对不住保贤了。”文仪一脸羞愧道。    在旁人看来杨彦全确实上限不高,要家世没家世,身体还残疾,靠着钻研经营侥幸当了一个砦官。    “无妨,愿令千金另觅良缘,杨某告辞。”    “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