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抄家搞钱 (第2/2页)
个李信可就是后来李自成军中大名鼎鼎的军师李岩,李自成本是流贼,没什么大志向。 正是有了李岩,才得以收拾民心,让流民有了思想,建号大顺,挺进京师,把大明朝砸了个稀巴烂。 红娘子是他老婆,能征善战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女将,独领一军,连李自成都让她三分。这样的人物要是不先拉过来那就太对不起自己穿越这一回了,所以李岩他是一定要截胡的,不能便宜了李自成。 “再派人去山西代州,去请一个叫孙传庭的人,字白谷,在吏部做过官,你们去查一下,把他请来,告诉他,国事艰难,别老在家窝着了,赶紧出来干活!”李浩继续道。 “臣领旨,臣这就去办!”李浩代表的是太祖爷朱元璋,是君,李若琏只能称臣。心里有些纳闷,他王承恩请的是德高望重的帝师孙承宗,而自己请的确是籍籍无名的小人物?难道我不如王承恩重要?李若琏心里嘀咕,却不敢显露出来,领命而去。 李浩要把自己知道的历史上的这些人一下子都找来。 安排完这些事情之后,李浩又想起来那些当监军的太监,好像卢象升就是被监军高启潜坑死的,这不行,必须把这些混蛋弄回来,不能再让他们继续为祸。 想到这里对崇祯说: “崇祯,拟一道圣旨,发给各地作战军队,把各地的监军太监撤回来,这些太监在当地搜刮的财产就直接转交各地督抚,充当军饷。 这些钱财任何人不得克扣,锦衣卫将严查。监军只能只身回来,不得携带财务,如果哪个监军拒不执行,或者阳奉阴违,暗度陈仓的,就地斩首。 告诉前线的将领,放开了打,不要有什么顾及,不要在乎朝中的弹劾,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也不要在乎一两次的败仗,每战都要总结得失,以消灭流贼主力为主要目标,不要急于求成,谋定而后动。 朝廷对各地督抚将官给予充分的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让他们放开手脚去作战,各地督抚可临机决断,不要患得患失,贻误战机。”李浩说完,崇祯点头同意。派人去拟旨,时间不长,圣旨拟好,掌印太监用印,即刻发出。 现在还是缺钱啊,虽然抄掉了房可壮,可抄出来的银子才不到20万两,弥补京营都费劲,更不用说其他军队了。李浩手里把玩着笔杆沉思。 山西有八大皇商,这八家要是不抄了,太对不起自己了,建奴大部分的粮食、铁器等重要物资都是这八家给运过去的,说他们是汉jianian通敌卖国绝对不冤枉。抄!,一定抄!!,李浩咬牙切齿。 “来人,把骆养性叫来!”,门口不远处有待命的小太监小跑而去。 不光这几个晋商,还有一些地方官、皇亲勋贵,大明朝危在旦夕,他们却还在吸大明的血,一个个守财奴却不想出一两银子给朝廷,你们不给,我就来抢! 福王,朱常洵,让刘宗敏给炖了福鹿羹,一座福王府,农民军几年的粮饷就都有了。 这么多的钱粮在那发霉,真是暴殄天物。什么?他是王爷?皇亲?我管他那个,朱元璋我都不在乎,皇帝都得听我的,他一个王爷算个啥? 抄!把人抓到北京来,送进十王府养老。 什么罪名?一个通敌的帽子就可以了,没有通敌?不可能,锦衣卫是栽赃的行家,怎么可能没有通敌? 其他藩王们要是看不过去,那他们就去造反吧,反正大明朝已经烂成了这样,再烂一点也没啥。想到这里李浩提起笔杆,在纸上写下了一大串的人名和官职。 崇祯看着这一串的人名,好多不认识,有些还是认识的,居然还有福王!崇祯吓的够呛,福王朱常洵是谁?那可是崇祯皇都朱由检和天启皇帝朱由校的亲叔叔!当年他还差点当了皇帝!也把他弄到北京来当猪养?他还想当皇帝怎么办?崇祯皇帝和张凤冀、刘尊宪几个人心里都在嘀咕,谁也敢说出来,想必神仙会有安排。 时间不长,骆养性到了,宣进来,拜见完李浩和崇祯等人,李浩吧名单交给他,告诉他按照这个名单抄家,罪名你自己安排。骆养性接过名单一看,这些不认识的倒是没什么,一看到福王,立刻吓傻了,哆嗦着嘴唇说不出话,看看崇祯,又看看李浩,很是不解。 “事关重大,这事最好你亲自去,家里有李若琏照应,不会出什么问题。 你不要管为什么,我抄他们自有抄他们的理由,他们干的那些腌臜事我都知道,里通外国、勾结官府、贿赂大臣、抢占民田,哪一样都没有少。 在你的眼里福王是皇族,不能杀,不能碰,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蛀虫,专门吸大明血的蛀虫,把他抄了,人都押到北京城,送进十王府关着。要讲理,就让他去找朱元璋讲理去!抄出来的钱财,一部分给洪承畴和卢象升,当做军饷,其他的就都拉回来。” 骆养性知道神仙爷下定了主意,也不多言,心下一狠,接过名单走了出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