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梅公的造反 (第2/2页)
见官府过来抓人抄家,这让他又疑惑了起来,难道自己疑神疑鬼了?难道朝廷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密谋造反? 这一下子,自己可亏大发了。自己这么一折腾,本来别人不知道自己造反的事情,现在也闹的人尽皆知了。 遇事需要凝神静气,自己老是这么要求别人,可自己遇到了事情,怎么就沉不住气呢?这张老脸算是丢干净了,白白的让人看了笑话。 文梅公失落的走在大街上,今天艳阳高照,阳光非常刺眼,连带他感觉周围的目光都非常的刺眼,刺的浑身都难受。 现在的南京城里,文梅公想要造反的事情已经是人尽皆知了,人们早就把这事儿给当成了一个笑话。 文梅公想要造反,重回儒家学派的辉煌时代的梦想,就这么稀里糊涂的破灭了,按说造反可是灭九族的大罪,可是现在呢?官府居然连一个衙役都懒得派,这让不少人都摸不着头脑。 “抓他们做什么?白白损失朝廷声望。在老百姓的心里,朝廷的什么最值钱?是声望!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能浪费朝廷的声望。” 京师,神祖府内,李浩看着一头雾水的朱慈照说道。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三年,这还是高看他们了!给他们十年八年,他们都不会成功!为他们去浪费朝廷来之不易的声望,太不划算了!”李浩十分不屑的说道。 朱慈照一头雾水,不少的朝臣也都一头雾水。 “纵观历史,从古至今所有的王朝,哪一个是秀才造反成功了?都是农民造反,闹的天下大乱,朝廷屋里掌控局面了,这个时候,秀才们才跳出来,辅佐这个,辅佐那个,最后摘了农民造反的果实。 所以,天下最怕的,不是这些秀才们去造反,而是农民!农民要是吃不上饭,穿不到衣服,活不下去了,那是真会造反的,崇祯初年是个什么光景,难道你们忘记了?” 李浩面色不善的看着朱慈照。 “照儿不敢忘!”朱慈照赶紧回答。 “这就好,记住了,天下什么人力量最大?是农民,农民的力量,足可以埋葬一个王朝!善待农民,只要农民安稳,你的朝廷就稳如泰山。至于那几个书生,有他们去吧!”李浩一挥手,眼皮子都懒得再抬一下。 南京守备丁大元看着京城传来的指令,哈哈一笑:“我就知道,那帮秀才公成不了事儿,看看吧,朝廷都懒得理他们!” 丁大元原来是刘宗敏的部下,没念过书,想不通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就是因为作战勇猛,敢拼命,才被刘宗敏看重,刘宗敏退了以后,他接了刘宗敏的班,当了南京守备,负责守卫南京城。 南京知府孙超的眉头也舒展开了,他最担心的就是朝廷借此大开杀戒,真要是诛了文梅公的九族,安稳固然是安稳了,可是朝廷在百姓的心里,却又多一些恐惧,这些恐惧,如果日积月累的话,它一旦爆发,那将不可想象。 一场闹剧,闹了个皆大欢喜,唯一不开心的,就是文梅公一家人了,无论谁,看他们都想看傻子一样。 “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难道我真的错了?”文梅公站在院子里,看着看着树枝上自由跳动的鸟雀,面上露出不甘的表情。 自己纠集起来的那些人,都被家人狠狠的收拾了一顿,现在连门都不出,更别提跟自己造反,重塑儒学辉煌了。 “庆元兄,怎么样?这才一个月的时间,文梅公得群体就自行消散了,朝廷自始至终,连问都没问一句。你说可笑不可笑?” 张聪的家里,张聪正在笑呵呵的对赵贺说道。 文梅公想要造反的事情已经大白于天下,结果朝廷没有出动一兵一卒,甚至连个捕快都懒得派,文梅公就自乱了阵脚,成了别人口中的笑料。真是贻笑大方了。 赵贺可是自小就跟着文梅公读书的,自小就是读的四书五经,对于圣人之学,深信不疑,可是现在,他却深深的产生了怀疑。 “难道圣人之学错了?”赵贺茫然的看着屋顶。 “圣人没错,而是你们学歪了,孔圣人的学问,用来修身养性,培养节cao,那是非常好的,但是用它来治国,那就有点儿强人所难了,没有哪一个朝代是用儒学来治理国家的。 自秦汉以后,历朝历代,治理国家都是外儒内法,披着儒家的外衣,行的确实法家的事。” 张聪再次说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