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三百五十二章 最后的斗争 (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百五十二章 最后的斗争 (三) (第1/2页)

    南宋政权到了后期由于皇帝无能,jianian臣当道,总体是步步退却,直至灭亡。元军在襄樊之战大破宋军以后,直逼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德祐二年(1276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于是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宋度宗的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儿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出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接着进封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元军统帅伯颜继续对二王穷追不舍,于是二王只好逃到福州。不久,刚满7岁的赵昰登基做皇帝,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尊生母、宋度宗的杨淑妃为杨太后,加封弟弟赵昺为卫王,张世杰为大将,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为丞相,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并组织抗元工作。赵昰做皇帝以后,元朝加紧灭宋步伐。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沦陷,宋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直奔泉州。张世杰要求借船,却遭到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寿庚拒绝,随即早有异心的蒲寿庚投降元朝。张世杰抢夺船只出海﹐南宋流亡朝廷只好去广东。宋端宗准备逃到雷州,不料遇到台风,帝舟倾覆,宋端宗差点溺死并因此得病。左丞相陈宜中建议带宋端宗到占城(今越南南部),并自己前往占城,但后来二王数次召其回来都不返;最后逃到暹罗(今泰国),死在那里。宋端宗因落水染病,不久崩逝,由弟弟7岁的卫王赵昺登基,年号祥兴。赵昺登基以后,左丞相陆秀夫和太傅(太子的老师)张世杰护卫著赵昺逃到崖山,在当地成立据点,准备继续抗元。不久﹐在现时广东和江西二省抗元的文天祥得不到流亡朝廷的支援,被张弘范部将王惟义在海丰县的五坡岭生擒,在陆地的抗元势力覆灭。祥兴二年(1279年)三月十九日,崖山海战结束,大宋王朝宣告灭亡。崖门海战之后一天,即二月七日早晨,海上浮尸10万。陆秀夫的尸体被百姓找到,安葬起来;而小皇帝赵昺的尸体则为元军寻得,只见一眉清目秀的小儿身穿龙袍,头戴皇冠,身上还挂着一个玉玺。元兵将玉玺交给张弘范,张弘范确认这小儿是赵昺,派人寻回,然而赵昺的尸体已经下落不明。据说被百姓埋葬在了广东深圳赤湾村里,至今仍存。陆秀夫背幼帝投海崖山海战后,宋室覆亡。元将张弘范命人在崖山岩壁上雕刻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大字。大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御史徐瑁对奇石上十二字深恶痛绝,命人除去,欲改书“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九字。而陈白沙认为宋亡时死者十数万,不独陆秀夫,宜书“宋丞相陆秀夫负帝沉此石下”。因争辩不下,终未刻成。有传说,陈白沙到崖门凭吊时,在碑首加上一个“宋”字,成为“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此传不实,陈白沙知张弘范虽属汉人,但从未作宋将。)解放初,原凿字奇石被航道部门炸毁。1964年秋,新会县人委请田汉同志书写“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十三个行草大字,刻在近岸的奇石上。终于把这饶有纪念意义的碑石树起。

    战役评价崖山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次较大规模的海战,在中国海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抵抗异族侵略的抗元斗争是正义的,他们坚决的斗争迫使蒙古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野蛮政策。而崖山之战是宋朝对蒙古侵略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10万余人投海殉难,宁死不降。此战之后,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宋末三杰崖山之战从战术层面看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的部署失当,对战役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们在绝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和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不能不让人叹服。这两个人,一文一武,正是在流浪小朝廷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中流砥柱。南宋虽然覆没,但输得是这样的悲壮,这样有节烈之气,勇士们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崖山精神”,即中华民族精神。崖山精神,春秋大义,鼓舞后人。

    ***总理曾说:“崖山这个地方的历史古迹是有意义的,宋朝虽然灭亡了,但当时许多人继续坚持抗元斗争,保持了民族气节。”

    如果纯粹的从战役角度来反思崖山之战,确实有许多值得商讨的地方。宋廷在此设立根据地御敌,从纯军事角度来说看似是明智之举,但如果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恐怕就不是这样了。当时流亡的宋廷人数,可靠的说法为“犹计二十万”。研究者指出,在宋代的募兵制下,军队移屯往往拖带家眷,在国之将亡的极端情况下这种情况应当有增无减。因此,在二十万人中,军队应有几万人。这二十万人的后勤供应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在福建和广南东路各地被元军相继占领的情势下,后勤供应还须仰仗海南岛。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海上交通不如陆上和内河交通安全,存在供应中断、二十万人将不战自毙的危险。如今,崖山港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因泥沙淤积,已成陆地。人们不可能再睹当年的海港风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宋军舰船只能屯驻和停泊在崖山西北的港内,不可能将舰队停泊在崖山东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