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夜寂静,寒声碎 (第1/3页)
“好,现在你才拿出了一个男人应该有的责任。本官也不多话,我直接问到了,你在西北做什么挣得了钱财?你要如实回答我的问题,我现在是为天下着想,看看我的猜想与所做的事情一样不一样?”包拯对着袁竑怿问道。 “大人,在下带领着一群人向着西夏人走私生铁。”袁竑怿说道。 这下包拯就全部都明白了,为什么这袁竑怿可以做到一本万利,原来是向西夏人去走私生铁,这可是在战争时期最重要的武器材料,自从范仲淹,韩琦,夏竦一行人将西夏围得水泄不通的时候,走私可谓真的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买卖。不然也不会这样的让这么多的人铤而走险。 包拯顿时觉得,在袁竑怿的身后还会有着一个巨型的利益网络,这个利益网络,层层相扣,环环想接。绝对是一条大鱼,应该可以从袁竑怿的身后揪出更大的既得利益者。 “嗯,好吧,你现在说的话已经如实记录在案,希望你能改过自新。”包拯对着跪在地上的两个人说道,“三夫人,你是否对袁竑怿所说的供认不讳?” “启奏大人,我毫无异议。”三夫人跪在地上面如死灰的说到。 “好,现在案子真相大白,将有关案卷移交至开封府,三夫人押交到开封府大牢,听候开封府发落,将袁竑怿押交到刑部大牢,听候刑部的发落。案卷誊抄两份,一份交与太常寺,一份交与大理寺。”包拯对着站在面前的卫士们说道。 “大人,何不在此判他们刑罚。”随从张口就问道。 “我现在只是回京的一个宣抚使,手上没有判定他人罪责的权力。”包拯说罢,就身坐下,抬起那一盏茶,喝了一口,这案子终于完了。 随着两个犯人背带下,包拯也把门外站着的大夫人给喊了进来,原来就在刚刚,大夫人是一直站在门外的,她根本就没有被侍卫们带下去责罚。 包拯看着大夫人说道:“现在你家老爷晕倒了,本官就对你说吧,这一件案子来的突然,还望你们以后能张一个心眼,这府里的下人,我就不相信会有一个人不知道他二人的阴谋,所以在我走后,你们还是查一查知道这一件事情的下人,看看他们有没有卷入到这两起命案之中。” “回大人,我记住了,等老爷醒了,我会和老爷商量的。”大夫人对着包拯说道。 “好了,你们下去吧。”包拯对着大夫人说道。 随着大夫人的退下,包拯在大堂里来回踱步,片刻之后,随从问道:“大人,我们难道还不走吗?” 包拯听得随从的问语,便道:“这家装睡的主人还在不醒,我怎可放心离去。” 这话如同冰冷的利剑一样,猛然一下子的就将睡梦中的周群林给刺了起来。 周群林猛然睁开双眼,随即坐起身来。 “包大人,名不虚传啊。”周群林坐起身来看到包拯也看着自己,他便从床上走下,坐在了大堂的椅子之上。拿起桌边的茶壶,给自己的茶碗中加满了一碗茶水,又到包拯的茶碗面前,躬身加满了八分的茶水。 随后坐在了椅子之上,包拯的一个眼神,周围的随从和卫兵便全部走出了房门,看着包拯的身旁还站着四个人,周群林也是瞟了一眼他们四人的穿着,眼见是皇宫里的大内侍卫,也就没有说什么了。 “不知包大人为何来我陆家庄?”周群林问道。 “这就不是丰宁伯该问的问题了。”包拯直接回答到。 “大人,虽然在下没有在这朝中任职,但是皇上对臣先祖父有恩,对于现在朝中局势也颇为了解,现在这西北战局,我等有心为朝廷效力。”周群林对着包拯说道。 “丰宁伯还是做好自己的商人吧,这样也是对我大宋子民的一种恩泽,想当年皇上大力的发展商人从商,在东京汴梁开始取消坊市,最后我大宋现在一片欣欣向荣,还是仰仗于你们这些走南闯北的商人。”包拯对着周群林说道。 “各地商品的互通有无,在范相公的策略之下,日显繁华,我等全仰赖这些忠直的大臣们,才在这些年得以有着这么好的发展。”周群林对着包拯说道。 “丰宁伯要对本官说什么,还是开门见山吧。”包拯说道。 “大人是如何知道我在此处装睡的?”周群林问道。 “推理,要是丰宁伯真的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怎可在这陆家庄立足于布匹生意,并且在全国各地都设有布匹行,足足可见丰宁伯并不是一个真正懦弱的人。丰宁伯每当各地出现各种天灾人祸之时,必定到场施行善举,想必是在其处以低价布匹抢占市场,到时候,受到你恩惠的灾民们,以后你家的布匹便宜,他们自然一是报恩,二是图个实惠。所以才在数年之内,你借着赈灾之便,实则是为自己的布坊在全国扩张打一个基础罢了。”包拯对着周群林说道。 “大人,我的所作所为,对百姓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对于同行,他们小家小户则是被我就收为了当地的布坊,我每个月扣除自己的利润之外,还会给予手下的店铺一定的补贴,这样我对这天下,可谓真的是问心无愧。”周群林说道。 “其实与其看你是一个走南闯北的商人,你倒是更像是一个在枢密院的学士,本来在这家中,你的两个小妾红杏出墙,你兵不血刃的将二人给处决了,现在来看这一个案子,你才是幕后最大的赢家。”包拯冷冷的说道。 “大人误会小的了,我并不赢家,毕竟这事在谁的家里都是一个让人脸上无光的事情。要说这件事情,到了最后,就没有真正的赢家。”周群林说道,“好不容易在白发满鬓之时,得了一个儿子,哪怕知道孩子不是自己的,也要抚养让其长大,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