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天游_024章 心头尺 手中刀(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24章 心头尺 手中刀(上) (第2/2页)



    “哪州来的?定是北益州的蛮子。”

    “一看这家伙就不像是个读书人,莫非是哪位宗亲又或武将家的纨绔?”

    “仰先生好说话,要是换了吕大先生,会直接把他轰出去!”

    “算他运气好,祭酒先生入宫了。”

    ……

    杨临安微微一愣,背剑的公子哥好像他独一份。稍作停顿后他扛着桃枝和千余道目光走向吕洞萍。

    “晚辈后学杨临安见过仰先生。”规矩他懂,老老实实行礼,为了不给杨逢春招黑,他故意隐去身份,士子们的议论他听得清清楚楚。

    国子监祭酒吕洞萍入宫去了,今儿是镜湖大儒仰静修的讲学场。

    仰静修仔细打量他,微微一笑道:“何为心头那把尺?”

    杨临安扫了眼满场学子,把各式眼神脸色尽收眼内,最后才回到仰静修处。

    仰静修不急,端起矮几上茶盅抿了一口。

    杨临安想着怎么回答,答得好或许是露脸,答不好今天肯定要在国子监留下个狂妄、不学无术、纨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种种名声。

    有人不耐烦了,碍于仰大儒在,不敢造次。

    杨临安稍作沉吟后开口道:“晚学认为读书人的心头尺就好比寻常百姓的举头神明,又好比那武夫的手中刀鞘。”

    满场肃静。

    仰静修放下茶盏,温声道:“此话怎讲?”

    杨临安不慌不忙,侃侃道:“举头三尺有神明,谁也看不见,它就在那儿。可破可立,却不可无。武夫手中刀,若是没了刀鞘,生死岂非贱如草芥?它既破樊笼,也立樊笼。”

    士子中忽然有人大声道:“为何说是普通百姓的举头神明?难道读书人不用?”

    杨临安头也不回,笑道:“读书人眼里圣人即神明。小子信口说的,不知对也不对?”

    仰静修轻轻点头,柔声道:“对或不对没有绝对,你的错在我未必是错,同样你的对在我也未必是对。然世间万事当有尺可量,文人心无尺,武夫则刀无鞘,百姓则无神明可畏。做人做学问都当如此,找到心头尺,尽好自己的本分。这便是我今天要和你们讲的道理。你叫杨临安?”

    你们指的是满堂士子,最后一句问的自然是杨临安。不等杨临安回答,仰静修又道:“你到国子监何求?”

    不是我到国子监,是有人要我到国子监,我能求啥?满腹经纶?道德文章?总之不求姻缘。

    杨临安略作思考,听仰静修的意思,对他第一个答案还算满意。要不要他娘的来他个不鸣则已?今天这场面不小了,两学学生都在,露脸的好机会。

    吕洞萍看着他,仍是一副好整以暇的神态,眼神平和中似乎带着一丝期许。

    杨临安把心一横,脱口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声音洪亮,全场本就静待他的回答,横渠四教一出,顿时肃静如死,落针可闻。

    绝大多数士子瞠目结舌,不敢相信的看着。

    竟敢夫子面前耍大刀!有人看向仰静修,看他作何反应?

    仰静修眼睛眯起,脑中似乎在重复回响这四句,忽然眼睛睁开,闪过毫不掩饰的采芒。右手在身前几上重重一拍,朗声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好大的口气!”

    杨临安强作镇定自若,心底却泛起了嘀咕:装过头了?现遭雷劈?要不要祭出横渠先生?就说借用一下而已。

    “杨临安,这四句可是出自你口?”仰静修目光如炬。

    杨临安与他对视,正犹豫要不要脸?

    士子中有人大喊道:“狂妄,狂悖,螳臂挡车,蚍蜉撼树,自不量力!”

    有人开头,立马成炸锅之势。

    “这厮太不要脸了!仰先生吕大人都不敢这般大言不惭!”

    “把他赶出去,带剑入国子监就罢了,竟还如此不知天高地厚!”

    原本对他“心头尺”回答很激赏认同的士子也觉得这家伙狂妄过头,怀疑他脑子是不是被门夹过?

    当然还有极少数震于横渠四教的惊才绝艳,对他刮目相看,静待下文。

    仰静修身旁还坐着两位四五十岁的学究,其中一人见聒噪之声直上,站起身来道:“先生……?”

    仰静修挥手示意他坐下,接着手掌往下一压,全场顿时肃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