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王孙造书 (第2/2页)
面,赵盾亲启。 我是王孙昱,与您已经有许久时日没有见面了,不知道您身体如何,会不会因为令尊的离去而感到悲伤。这是我近日研制之物,名曰“籍”。 以纸为本,以字为用,合之名书。 此物便于携带,且无竹简之厚重,其中翻页就能看到纸上之字。今日赠与您以表你我之友谊。 我想请您看看,里面也有我写有的一篇文章,请您详阅。” 赵盾拿起书本,将纸张来回翻动,不由感慨其神奇,随后再开始仔细的阅读。 在仔细的阅读下,良久之后他才读完通篇。 “贤哉,昱也!此物要是普及于世,天下书生之福啊!” 同样的情况不止是在军营上演,还有王宫中的国君,城东的太卜。 古人喜欢对事物进行本质的思索,不会看过一次就将其遗弃,他看完之后任觉不过瘾,再次反复阅读。 事实上,姬昱在制作出胶装之书后不止是送予了赵盾,还有晋侯和郭偃,另外的书他寄往了洛邑的方向,一本给阅夫子,一本给他的父亲。 除此之外,他还招呼了季子四人印了数百本书,当然都是线装书,只是在等着一个合适的时间将其传播出去。
想要传道,必须先有其名。 没有名的书是无名之物,容易受人利用、也不懂得珍惜,所以成事需名,昱要做的也就是等名。 他相信送的那些人都是聪明人,不可能不会懂得其中的珍贵。 果不其然,在姬昱送书的第三天,许多人都知道了王孙造出一种用纸张制成的书,上面还写有天道的内容。 世人也越发好奇,姬昱这才在此将线装书推行于世。 有时人歌曰:“纸之美者为书,书之美者为籍,籍者有贰,美者皮之,劣者丝之。” 对于其中的内容也有人不断的来回讨论,也就是在此时引起了学术的热潮,许多的读书人都开始思索天地和万物的关系。 面对《问道》的第一篇,许多人都持有不一样的态度。 太卜相信自然的规律是恒定的,物质也是守恒的,所以在姬昱提出这个观点之后十分赞同,并且给姬昱回信说明道理的正确和对天道的思索合乎理据。 毕竟人的认知不能超出其本身,对于道的认识也只能依据自身来衡量。 正如其书中所言,道者无涯。 想要了解道,只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去求取。 虽然郭偃信奉鬼神,可也同样信奉真理,在此书问世之后也极力赞扬。 而崇尚巫道的巫师和某些卜士则不赞同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天是不可以去揣测和衡量的,姬昱此言只不过是一家之言,不是天神之说,所以其中的道理也全都是假象。 他们反驳其中理念,并且将之妖魔化,认为姬昱是妖邪降世。 可姬昱毕竟是天子之孙,是当今世中正统,在这样的血缘关系下,怎么说王孙是妖逆? 如果王孙都是妖,那天子不也是妖了吗? 天子为妖,世人是什么? 这样的悖论一旦出现,就难以停止。 许多原本相信巫师的人也不禁开始反思,他们真的懂道吗?真的能够通神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