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赴雅集佳人欲求诗 (第1/2页)
对于林黛玉,李奕只有些许欣赏,却无半点男女之兴。 于情,李奕不好魏武遗风,没兴趣撬贾宝玉墙角,于理,林黛玉自幼入住贾府,与贾宝玉同吃同住同睡,名声清誉之事,贾府众人虽不敢提,可外界人多嘴杂,李奕还要维持清高雅士的人设,怎会去沾惹一位有“污点”的女人,娶妻不同纳妾,纳妾可以不在乎这些,娶妻却要对这些东西慎之又慎。 你们高墙大户,关起门来,如何龌龊腌臜不要紧,可李奕还要在外面抛头露面,若娶了一位不合适的妻子,只怕会贻笑大方,且李奕未来的妻子,要做的不只是李家主母,先不提能力,林黛玉无论声誉还是体质,都不合适。 未来的柳湘莲为何要毁掉与尤三姐的婚约?无非是后来得知尤氏姐妹进过宁国府,宁国府的人是个什么德行,坊间多有所闻。进得去的女子,不说保不保得住清白,就算保住了,外人也只当她没了清白。 在这个封建礼教可以吃人的时代,林黛玉本身是否清白,却是不重要了。 因此,李奕对林黛玉是敬而远之。思来想去,方方面面都是薛宝钗更为适合自己。 薛宝钗本身条件自不必说,薛家也不过是个商贾之家,薛蟠虽不学无术,可毫无野心,妻族之事,便不足为虑。 只是不知,没了薛宝钗这个因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结局会是如何? 可以预见的是,林贾的结局,注定不会好。最可悲的,莫过于毫无能力与担当的情感纠葛。没了贾府庇佑,林黛玉就是被人掠劫去、被充入教坊司、被疾病折磨致死,贾宝玉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罢了。 李奕所想,倒也不是贬低贾宝玉来抬高自己找优越感,他只是就事论事,更何况,李奕也深知自己品性,除了面对自己人,其余一举一动都充满了虚伪算计,一言一语都夹杂着巧伪趋利。贾宝玉虽废物,但起码没有主动算计人的心思。两者谁也不比谁高一头。 然或许林黛玉并不在乎贾宝玉到底有没有担当与能力,也不在乎二者未来如何,她或许追求是两情相悦,只争朝夕,纵身死也无怨呢? 换言之,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何必要费尽心思用自己的思维逻辑去理解别人呢? 李奕行至荣国府大门,看门小厮见了忙行礼问安。 这段时日多有李奕的请帖送上门,都是小厮们接了送到梨香院,李奕每每都会拿出银子打赏,出手阔绰,因而小厮们对李奕十分热情尊敬。 “奕二爷这是要出门?可需备马车?”小厮问道。 李奕道:“上京月余,还未好好逛过京城,我自练练腿开开眼,你且忙去吧。” “好嘞,奕二爷若有事尽管使人来吩咐。”小厮笑了笑,退了下去。 李奕出了荣国府,行至大街上,行走间,往来百姓无不驻足注目,怪道京城何时出了一位这般英俊不凡的公子哥儿。 李奕早就习惯这种场面,自面不改色,且时而逗留于街边摊贩处,打算挑几件有趣玩意买回去给香菱晴雯顽。 一道走来,只见京城繁花似锦,熙熙攘攘,若是李奕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还真可能就信了当今乃盛世之治。 殊不知,这繁盛京城之外,战乱,饥荒,天灾,强贼之祸,数不胜数。 全大衍,也只少数地界还保持着最后的繁华。 忽地,街道上飞奔驰过一队鲜衣怒马的世家子弟,虽在城中,却依旧纵马狂奔,惹得一阵鸡飞狗跳。 遥遥传来一阵骂声:“王八糙的,原定好的围猎,都被那群该死的叫花子搅和了,回去吃酒!” 李奕心中却了然,拥有特殊情报渠道的他知道,那贵公子口中的叫花子可不是真的叫花子,而是因北方战乱而产生的流民,近日围聚在京城外,阻塞交通,掠劫物资,几为大患。 当然,城中大多人并不知晓,依旧歌舞升平。 朱门酒rou臭,路有冻死骨。从来便有。 不过这些不是李奕当前要考虑的,大衍纵然岌岌可危,也还有段年月撑着,自己只需依计行事即可。 北静王府与荣国公府同在西城,步行数刻便至,李奕将请帖交于看门小厮,便被引入王府之内。 王府之内,雕梁画栋,假山花林,亭台水榭,占地之广,格调之高,修饰之奢,尤胜荣国府倍数。 而如此般王府,京城至少还有五座。且所谓贾王史薛金陵四大家族之流者,合起来看还算可以,分开来看的话,在这王府主人眼里,还真不太够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