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真相 (第1/2页)
李玉白跟着这个青年走出庭院,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条更长更大的长廊,边缘每隔两丈,便有一根红色柱子。 他二人顺着长廊向前走去,这才发现,原来每隔两丈距离,便是一处和自己醒来时的小庭院一样,看来这里是玉泉山弟子生活起居之处。 但不说别的,单从这份规模来说,这样的小院怕不下百间,可见玉泉山弟子之多。 走了好一会儿,才看到这条走廊的尽头,却是一面高耸无比的白墙,左边另开了一扇大门,两扇厚厚的大木门板,高达五六丈,几乎要抬头仰望,也不知当初是如何找到如此巨大的木料修建。 那青年人视若无睹,估计是平日里进进出出,看得都麻木了,脸上丝毫没有李玉白这种动容之色,只是面无表情,径直从这门中走了出去,李玉白赶紧多瞅了两眼,随即连忙跟上。 而一踏出这扇大门,李玉白同时屏住了呼吸,不能置信地看着眼前一切。 这里,几乎就是传说中的仙境。 一片极为巨大的广场,地面不知道是用什么材料铺砌的,亮光闪闪,一眼看去,只觉人生渺小至极。 远方白云朵朵,恍如轻纱,好似触手可及,脚底下也是一片白央央的云海。 广场东南西北和正中间五个位置各立了一柄高达十丈,巨石雕刻而成的巨剑!壮观无比!中间的巨剑要比四方的高出一个剑柄的高度,甚为壮观。 “还要继续往这里走。”青年人似是明白李玉白的心思,面上露出一丝笑容,让他定睛看了好一会儿,这才出声提醒,继续向前走去。 “这里是玉泉山的五剑台,若有重大事宜,便是在此举行,前头还有更好的呢!”青年道士边走边道。 林惊羽忍不住问道:“为什么要立这五把巨剑?有什么讲究吗?” 青年人笑着说道:“当今玉泉山的掌门师尊名讳叫做‘五蕴真人’,你可知五蕴是什么意思?” 李玉白少时念书,他爹重视的很,是以肚子里也有些墨水,便回道:“我曾在一本佛教心经里读到过,所谓五蕴,便是色、受、想、行、识,但这是佛家的学说,怎么你们师尊改了个这个名号?” 青年人点头笑道:“对,便是此五蕴,至于名号嘛,据各位师兄所说,是当年师尊年轻游历之际,成仙得道之时,为苦竹山‘大慈悲寺’的神僧指点,赐此名号。但玉泉山不信教,只拜天地,奉剑为尊,门下弟子人人皆是剑仙,这神剑广场的五把巨剑便是代表人的‘五蕴’。” 李玉白这才明白点头,二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已到“五剑台”中央,李玉白极目远眺,只见前方远处,广场尽头,已被云雾笼罩。 他们越走越近,云雾如温柔的仙女,轻轻围绕在他们身旁,逐渐拉开隐约的面纱,露出清晰的面目。 “五剑台”尽头,却是一座透明的桥,桥底下涌动的云海尽收眼底,周围的云雾也笼罩着全身,触手间便能捕捉云彩,李玉白惊叹不已,问道:“这是什么桥?是如何修建而成?竟透如琉璃,底下云海处处及目。” 青年人也耐心解释,说道:“这是‘镜桥’,因桥身通体透明而得名,据说是玉泉山祖师爷在东海之滨,深海极地,找到一块玄冰,万年不化,便使大神通将它运到此处,搭建成桥。” 李玉白看得目瞪口呆。 青年人笑了笑,道:“随我来吧。”说着,当先走上了镜桥。 踏上镜桥,李玉白这才发觉,桥的两侧不断有水流流下,清澈无比,但中间部分却滴水不沾。阳光透过云彩照在桥上,又为水流折射,遂成绚丽彩虹。 那青年人看着李玉白心醉神迷的样子,说道:“你可小心了,可别乱走,这桥下可是无底深渊,若掉了下去,那便死无葬身之地了。” 李玉白吓了一跳,连忙镇定心情,小心走路。 这座镜桥极高极长,二人走在其上,只觉得左右白云渐渐都沉到脚下,想来越上越高。 又走了一会,白云渐薄,竟是走出了云海,眼前霍然一亮,只见天空如洗,蓝的便如透明一般。四面天空,广无边际;下有茫茫云海,轻轻浮沉,一眼望去,心胸顿时为之一震。 而在正前方,便是玉泉山主峰大殿--“乾元殿”所在。 青山含翠,殿宇雄峙,“乾元殿”坐落峰顶,云气环绕,时有仙鹤几只,长鸣飞过,空中盘旋不去,实是仙家圣境,令人心生敬仰。 过了“镜桥”,走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