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8.寿  (第1/1页)
    南唐的军中也不和睦,大将朱元倚仗有战功,常常不听从指挥。监军陈觉经常与朱元产生矛盾,屡次上表说朱元此人反复无常,不可带兵。    假话说的次数多了,也好像是真话,南唐主李璟听信了陈觉的话,决定任命武昌节度使杨守忠取代朱元。    杨守忠前来赴任,首先到达濠州,陈觉亲自为他接风洗尘,席间谈到如何处置朱元,因为朱元对这个任命肯定很抗拒。    陈觉想了一招,他借用齐王李景达的名义,派人到紫金山大寨召朱元到濠州商议军事,准备夺取他的兵权。    朱元听说此事感到很愤怒,觉得自己忠心耿耿,却要遭到如此猜疑,甚至想要自杀,这样就可以正面自己的清白的。    他的门客宋垣劝道:“大丈夫到哪里不能富贵?何必为了保全妻子儿女去死呢!”    朱元愤愤地说:“南唐风雅之地,却出了陈觉这个小人,看来我只有如此了,只可惜我的家人难以脱身啊。”    晚上,朱元、先锋壕寨使朱仁裕等人趁夜率领营寨中一万多名军士投降周军,裨将时厚卿不愿意投降,朱元直接杀死了他。    ……    柴荣得知朱元带军队一起归顺,大喜过望,因为南唐军队失去了朱元这一支,战斗力就下降了。    在朱元投降的第二天,柴荣抓住战机,决定立即对紫金山营寨的南唐驻军发起全面攻击。    柴荣还考虑到南唐的军队会沿着淮河水向东逃回,命令虎捷军左厢都指挥使赵晁带领数千名水军沿着淮河水而下,进行堵截。    三月初五早晨,周世宗驻扎在淮河北岸的赵步渡口,指挥众将攻击南唐紫金山营寨,决战一触即发。    许文缜、边镐这两位南唐的主将自恃兵多,主动下山接战。赵匡胤、郑恩、高怀德带领先锋军士仍然采用诱敌之计,边战边走,把南唐军引至寿州城南,然后几路周军一齐杀出,把南唐兵冲成数段。    柴荣把主力部队都用上了,战将很多,石守信、王审琦、张永德、慕容延钊等人都各自带着自己的人马勇猛冲杀。    南唐军首尾不能相顾,被分割包围,各自为战,死伤很多。    南唐的边镐、许文缜抵挡不住,率军奔逃,后面的周军紧紧追来,他两人原指望朱元的救援,但朱元已在寨内竖起降旗。    此战,南唐军损失一万多人,紫金山大寨很快被攻破,南唐军沿着淮河逃跑。    ……    周军分三路继续追击,柴荣率军沿淮河北岸追赶,赵匡胤等从南岸追击,水军统领王环领着战船自中流而下,沿途又杀死唐军一万余人。    边镐、许文缜等正向淮河以东逃窜,幸好遇上杨守忠带兵来援救。杨守忠还告知濠州的军队已从水路前来,边镐、许文缜心里稍稍平定,停止逃窜,与杨守忠合兵一处,回头再战周军,又与赵匡胤的军队相遇。    赵匡胤帐下的骁将张琼一马冲出,与杨守忠交战,两人战了十多个回合,杨守忠战不下张琼。    许文缜拍马来帮助杨守忠,后周军中又杀出张怀忠,四将捉对厮杀。但杨守忠不敌张琼,被打落马下,周军活捉了他。    许文缜见杨守忠被擒,心中慌乱,也被张怀忠擒住。边镐一看两将皆败,拨马就走,赵匡胤正好赶到,拿出弓箭拉满弓,一箭射中边镐的坐马,边镐堕落地上,也由周军擒获。    南唐军士战死、淹死和投降的总共将近四万人,后周军缴获战船粮食兵器数以十万件。    黄昏时分,周世宗柴荣策马追赶唐军到荆山洪一带(怀远县西南淮河畔),已距离赵步渡口二百多里,当夜住宿在镇淮军驻地(怀远县北),随从官员随后才到达。    ……    寿州城中的刘仁赡得知紫金山大营的援兵溃败,知道大势已去,只有长叹而已,病情更加重了。    柴荣还赐给寿州城中的刘仁赡诏书,敦促他尽快开城投降,尚可保全身家性命和城中的百姓,否则后果自负。    刘仁赡坚持不投降。    因为朱元归降后周,南唐朝廷杀死他的妻子、儿子。柴荣封他为蔡州团练使。    ……    齐王李景达、监军陈觉都从濠州逃往金陵。    此前,李璟也想亲征淮南鼓舞士气,大臣们极力阻止,但李璟不听。等到陈觉逃回金陵后,诉说周军非常勇猛,李璟也不敢再提亲征的事情了,自己居然不敢离开金陵城。    幸亏宋齐丘等人在李璟面前求情,才免除了陈觉的败军之罪,只可惜濠州、寿州既无援兵,也无粮草,只有等城破之日了。    柴荣胜利后,在寿州城北炫耀军力。而清淮军节度使刘仁赡病得很重,不省人事,寿州监军使周廷构见周军攻城很急,知道寿州城再也难保,他与营田副使孙羽、左骑都指挥使张全约商议如何投降。    三月十九日,周廷构、孙羽等人以刘仁赡的名义起草降书,派使者送往周军营寨。    使者把降书献给周世宗柴荣,柴荣天天盼着寿州投降,今天终于见到了,他很高兴,立即接受降书,重赏送书信的使者。    柴荣让使者回去转达对周廷构等人的安慰,还赐给刘仁赡诏书,保证周军进城后全城百姓的安全。    ……    阖门使张保续与寿州的使者一起回去,安抚寿州的军民,但刘仁赡病情很重,他并不知道投降之事。    周廷构、孙羽款待来使,席间对柴荣说了一大堆恭维的话,张保续也转达了柴荣的感谢之意,对他们顺应民意勉励了一番。    第二天,周廷构又让刘仁赡的儿子刘崇让与张保续一同前往周军营寨,当面谢罪。    一切水到渠成,周世宗在寿州城北面正式接受唐军投降,当天,周军盔甲鲜明,铁骑军、控鹤军、龙捷军、虎捷军排成整齐的纵向队伍,禁军各级将领骑马走在队前,簇拥着柴荣来到寿州城门外,“周”字帅旗高高的举过头顶,周军军士高呼“万岁”。    周廷构让人抬着刘仁赡出城,献上寿州的户籍、地籍名册,唐军军士排列出城,手上没有了兵器,队前也没有旗帜,在城门外列队迎接柴荣。    刘仁赡躺着不能起来,周世宗亲自对他慰劳赏赐,又让他进城养病。    柴荣率领中军进城,其余的周军返回各自营寨,赦免寿州死罪以下的全部囚犯,打开寿州粮仓救济饥民。    柴荣诏令刘仁赡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并下诏说:“爱卿对事奉的君主殚精竭虑,极尽忠诚,前代名臣良将能有几人可以与你比肩。朕讨伐江南叛逆,得到你才是最值得的。”    但当天,刘仁赡就病死,周世宗很惋惜,追赐他为彭城郡王。改寿州清淮军为忠正军,不愿意再参军的军士发放路费回家。    柴荣得胜后,从寿州返回开封,任命立下大功的赵匡胤兼任义成军节度使。    南唐国主李璟也追赠刘仁赡为太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