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淮东事将了 潘氏之谋 (第2/2页)
点不爽,但对黄御史的态度也有点迷惑,正要答话,却听被押下船韩绛板着脸道: “本官若是某人,便会老实配合曹侯的计划,若情节不重尚有全身而退的机会。” “倘或无自知之明,还想在曹侯眼前弄些阴谋,恐怕家小也难保全!” 他倒不是放下了对曹斌的怨念,只是事已至此,他也想尽快把扬州侯一党尽快定罪。 虽然曹斌坑了他,但在大局上来说,他倒是有点认可对方的谋划。 听到这话,黄御史有点不自然道: “韩大人这是何意?” 此时展昭也反应过来,哪里不明白这黄御史想把自己当刀使?于是冷冷看了眼黄御史,轻哼一声,不再理他。 他觉得自己还是干好本职工作就好,除了包大人,这些当官的坏心眼太多。 不过,在知道曹斌大概的目的后,他心里的不爽也尽数消失…… 在淮东盐务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京城里的争斗却早已呈汹汹之势。 入夜后,大宋皇城虽已落锁,但潘仁美、贺剑章二人却还在福宁殿中与潘太后商议大事。 此时,参知政事贺剑章正在劝说: “太后娘娘,不能再拖了,必须要动兵了。” “王延龄乃托孤之臣,有先帝遗诏护身,权势太盛,只凭朝议很难压制此人。” “据臣所知,忠靖侯已将淮东盐务大致理清,快则一月就能回京,到时又是一个三方制衡之态,再难大动作。” “机不可失啊!” 潘太后犹豫一下,轻启朱唇问道:
“总要有个缘由吧,本宫以何罪名问罪王延龄,又去哪里寻找罪证?群臣怕是不服。” 贺剑章连忙道: “莫须有,太后是君,王延龄是臣,再有潘太师手中兵马,何须顾虑太多?” “拿下此人后,随便安插罪名就是了,谁敢不服?” 潘仁美闻言,也点了点头,抚须笑道: “此言正是老夫本意,王延龄只以为我等坐视曹斌出京,乃是为了插手银行。” “却不知,老夫真正的目的却是他这个首相……” 说完,他又意犹未尽道: “我原意是捧杀王延龄长子,寻其破绽,大概能名正言顺地拿下王延龄。” “之后再趁曹斌离京,灭其爪牙,到时或幽或杀,这朝堂之上,还有何人能与你我父女相争?” “未曾想曹斌这小子的确有些能为,竟这么快就能厘清淮东盐务,逼得老夫不得提前动手。” 听到这话,潘太后有些不悦道: “父亲可从未说过要对付曹斌,女儿还要用他辅佐我儿,怎能如此处置?” “以淮东盐务为例,这件关系朝廷半数岁入的难题,朝臣尽皆避之不及,连父亲都不敢接手,为女儿解忧。” “若非曹斌处置妥当,还不知要损失多少财赋。” 潘仁美尴尬得笑了两声,连忙摇头劝道: “娘娘不要犯糊涂,王延龄虽然势大压人,但曹斌才更加危险。” “王延龄声望虽高,但手中并无刀兵,若事急势危,只需一道圣旨一队兵丁,就可将他拿下。” “曹斌却有不同,他在军中颇有威望,稍有疏忽,就是颠倒乾坤之祸,何况曹斌如此年轻,需知人心难测。” 听到这话,贺剑章眼睛顿时一亮,有些期待得看向潘太后。 她却犹豫了一下,重重说道: “剪其羽翼则可,幽、杀则不可!” 贺剑章闻言,失望之色溢于言表,潘仁美也叹了口气道: “曹斌武力超群,军威无人能匹,娘娘必有后悔的一天。” 潘太后不悦道: “难道父亲要让本宫学那战国时的赵王迁?自毁贤臣大将,然后被辽人掳去敌国?” 潘仁美却不以为然: “外敌易和,内强难制。” “辽人贪婪又如何?给他们就是,大宋再烂也是娘娘的大宋。” “内贼则不然……” 潘太后却不想再听,摆手道: “太师不要再说了,就按本宫说得做,先把王延龄这老东西逐出朝堂……” 潘仁美见状,也只能点头答应,贺剑章正要随他出殿,却突然听潘太后冷冷问道: “贺剑章,你刻意结交皇城司将校,将龚良臣送入皇城司,掌管后宫东侧门宫禁,想谋何事?” 贺剑章闻言,吓得一哆嗦,还以为自己与龚良臣的密谋败露了,正要求饶,却听潘太后狠厉道: “若再敢自作主张,你就去琼州呆一辈子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