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9章 朕之冠军侯 (第1/2页)
当初定剿套之策的时候,朝中上上下下想过赢、怕过输,但没想过周尚文能把一个部落首领给带回来。 而且还要招降。 此事没那么简单,当年朵颜三卫先归顺后反叛,教训在每个人的记忆里刻着。 捷报递到宫里,皇帝与臣子们商讨了很久,都知道不能够完全信任他们,但是左右翼蒙古相争的大局还是要利用。 也正是因为不能够让鞑靼人自己团结一心,因而才有今日大朝会之上,皇帝明白了当的向亦不剌讲明底线和条件。 而亦不剌的条件也很简单, “大明皇帝陛下,永谢布是以部落群聚,以草原为生,我和我部落的男人女人们要想活下去,就需要不断地寻找丰美的水草地,除此之外,还要有布帛、盐巴。我不敢提太多的条件,但是希望皇帝陛下能够赐予并和永谢布一起守卫我们的水草地!如果皇帝陛下愿意展现您的宽容,也请允许我们互市,永谢布还需要布帛、盐巴,可以不用赏赐的方式,我们愿意用最好的羊和马交换!” 亦不剌的话是两层意思,一他仍然要在草原上生活,二,他希望大明可以保护他们,至少在什么人打过来的是时候,能够出兵。 因为他知道,他杀了小王子的儿子,人家当老子的或迟或早都会过来找他! 不过这对大明有什么好处呢? 换来了永谢布不与大明作对,仅此而已? “陛下!” 礼部尚书林瀚似乎分外不喜欢这个鞑靼人,他端着胳膊怒视一眼亦不剌,说道:“若是和议如此定,那我大明倒像是战败的一方了!而且鞑靼人,不识王道、不通教化,出尔反尔,大明朝保护了他们、供养了他们,焉知他们将来不会倒戈相向?!说到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臣,附议!”吏部尚书梁储的情绪更加平和些,他说话和缓,“臣还想请问,亦不剌首领所说的一起守卫,那么若是大明遭到了小王子的攻打,永谢布又怎么做?” 朱厚照微笑着,他也在等这个蒙古老头儿的答桉。 “我今日既然站在这里,投靠大明,自然是共进退!” “如何保证?!” “我们草原人都是真汉子!别人对我们好,我们自然对他们好!” “那么小王子也对你好呢?!”梁储声音倒是不大,但追问之间节奏紧凑,一点儿不落,“达延汗巴图孟克,虽说难比我皇之万一,但也是野心之辈,万一他觉得仅凭自己胜不了大明,暂时忍下了丧子之痛,也对你好呢?” “皇帝陛下!”亦不剌这种老头儿,自然胜不过大明能说会道的臣子,所以他只能向朱厚照求助,“我们草原人,没有那么多的坏主意,我愿意向长生天起誓!” “起誓不必急在这一时。”朱厚照摆摆手,微笑着说,“朕听下来的意思,大明是要与永谢布共进退、共御敌,谁犯永谢布、就是犯大明,谁犯大明,也是犯永谢布。” “不错!”亦不剌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 “那朕想向永谢布借三千兵马!”朱厚照伸出手,“草原之中,最难的是寻找敌人,而汉人是不在草原上生活的,大明的军队之中也缺少这样的人,所以朕要向你借人。既然是共进退,理应相互帮助才是,这你可答应?” 这是要军权! 说是借,但也没有期限,难道还能提出来要还不成? 三千骑兵不大不小,也是一支很厉害的军队了,真要开口要回去,那就是背叛写在了脸上。 李东阳精光一闪,“不错,既是共进退,那便不分你我,永谢布的战兵自然也是大明的战兵,反之,亦然。” 当年朱棣也曾组建三千营,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普通人只想活下去,才不在乎是大明还是鞑靼。 但是永谢布本身也就是个万户,在与明军一战中本身就有伤亡,再分出去三千,力量骤减一半,永谢布顿时就此沦落为一个小部落了。 而且这种力量交出去,以后就更加没有保命之本了。 不过这个时候,这种场合,这些汉人之臣,许多都在质疑他,如果拒绝,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此番说借,不如说是抢! 朱厚照就是奔着这一点而来,什么叫“听我号令”? 如果调一点你的人都不行,这个权力都没有还叫听我号令啊? 而且这么做,最容易和自己的臣子取得共识,因为所谓借人…… 其实用汉人的话术就叫‘削’,不是削藩,也似削藩,力量小了,控制起来才更容易。 时间一点点过去, 亦不剌的内心颇受折磨,明明秋高气爽的天气,但他的后背有汗水流下。 弘治初年时,草原和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