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文物南迁 (第2/3页)
r> 张昊伸手和对方握了握:“杨院长,您好!我这次不是过来参观的,是来帮你们解决困难的,不管有什么要求,都不用客气,可以跟我提。” “执政官,此言当真?” 杨士才顿时眼睛一亮。 “当然。”张昊笑着点点头,“不过先申明一点,文物南迁是大势所趋,也是众望所归,请恕我没办法改变。” 其实他这么做,主要是想通过保护文物和艺术品,讨好知识分子这一群体,冲澹自己身上的商人形象。 这对连任大有裨益。 “执政官,您放心,我本人也是文物搬迁的发起人之一,当然不会反对。” 杨士才连忙辩解道。 “那您的意思是?”张昊好奇道。 杨士才伸手指了指众人眼前的夏宫,眼中饱含无限期待:“执政官,这些年的极端气候,对夏宫破坏很大,我们想给夏宫套上一层保护套。” “保护套?什么意思?” 张昊有些不明白。 “就是在夏宫外面套上一层钢构结构的蒙皮,将夏宫整个包裹起来,避免风吹冰冻,减少伤害。” 杨士才赶紧解释道。 张昊不由得一愣,下意识地询问道:“夏宫有多大?” “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刚好一千亩出头。”一位陪同人员抢着回答道。 “这么大的单体建筑,差不多是凤巢的三倍……”张昊顿时有些迟疑。 “执政官,技术上完全没有难度,只要五百亿就能建起来。” 杨士才大言不惭道。 “五百亿?”张昊苦笑着摇摇头,“杨院长,我可能要食言了,眼下到处都缺钱,这么大一笔财政支出,恐怕没那么容易通过。” “执政官,我们燕都愿意掏三分之一,剩下的还请您一定要帮忙想想办法。”古章连忙插嘴道。 这一百多亿不是白掏的,一旦上马如此大的工程,起码能解决数万人的就业问题,收益绝对大于付出。 而且,加装了保护壳的夏宫,就是一个现成的紧急避难所,随时都能利用起来,并不是毫无作用。 张昊暗自算了一下,五百亿的三分之二,就是三百三十亿,这笔钱如果凑一凑,应该是能凑得出来的。 即便范祯祥一毛不拔,他还可以发动商界进行捐款,就凭他的面子,多的不敢说,三百亿应该问题不大。 剩下的,如果在五十亿以内,大不了他自掏腰包补齐了,反正自家的几家公司,每年都有固定的公益支出。 真正算下来,他顶多只要出二十几个亿就够了,相比于这件事所带来的巨大声望,这笔买卖不亏。 想到这里,他当机立断道: “行,这三百多亿,我来想办法。钱没了可以再赚,夏宫如果没了,那是咱们所有人的损失。” “啪啪啪……” 现场响起了热烈掌声。 杨士才满含热泪,一把抓住了张昊的右手:“执政官,我代表我们夏宫博物院两万名同仁,向您表示感谢。” “我是执政官,这是我应该做的。” 张昊谦虚道。 接下来,众人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那些正在等待转移的文物,里面的宝贝都快堆成山了,让人目不暇接。 “执政官,这一间房间里都是我院的镇馆之宝。”杨士才介绍道。 张昊一眼就看到了房间正中间那个大鼎,忍不住走了过去: “杨院长,如果我没看错,这就是历史课本上大名鼎鼎的后母戊鼎吧?也是联邦目前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您没看错,就是这件宝贝。” 杨士才笑着点点头。 “我记得后母戊鼎不是在东方博物馆吗?怎么……” 张昊疑惑道。 一旁的原东方博物馆馆长,现任夏宫博物院副院长徐国利,立马解释道: “执政官,为了节省开支,也为了帮助灾民,包括我们东方博物馆在内,燕都这边的几家博物馆早就合并了。” 古章紧跟着解释道:“市里财政困难,再加上文物保护条件苛刻,只有集中起来统一管理,才能做到更好的保护。” “我明白了,难怪你们会首先发起那个法桉。”张昊恍然大悟道。 “这些都是经验总结。” 古章语重心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