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量器时代 (第2/2页)
/br> 十二院盘道的师父重团战战术分析。 盘道师父道藏出的团战是经典的战例,弟子们得把战例道藏下来,下课后回住处自行研习。 这是课后作业,第二天弟子们得在课堂上回答师父的提问,剖析赢了的团队为什么赢,输了的团队为什么输。 下课后秦子追回到住处,进入道藏里的团战,两支团队在接触前有战术演变,接触后人影错杂,秦子追换了几个方位,花了一天半夜时间也没理清错杂的身影有没有制胜的诀窍,因为两支团队的着装很相像,交错在一起后分不清了。 第二天上课时秦子追希望师父不要叫到自己,可师父偏偏叫到了自己。 秦子追站起,只得说:“师父,弟子还没参习明白。” 师兄们的课后参习却是做得很好的,能说出点门道。 一个团战范例,师父花了五天时间细细地讲解每一个队员的位置变化、协同攻击到没到位。 说穿了,团战,是人换人。盘道,是用怎样的战术做到以己方少的人换下对方多的人。 课堂里,除了悬挂着数十个泥球,在泥球旁还悬挂着一些奇怪的模型。 秦子追知道这是量器。 对于量器,秦子追听说过,但知之甚少,七归子的盘道师父没讲解过量器,几天了十二院的盘道师父也没讲解过量器。 或者师父讲解过量器,自己来晚了,错过了。 可团战不携一物是发盘道的规矩,秦子追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矩? 如果使用量器,团战模式肯定不一样,会大开大合,比《外星战场》息游的机甲团战还激烈。 秦子追突然心血来潮,祭出大量器,横扫千军,那才叫霸气。
所以秦子追道藏了一份量器的模型挂在自己房里。 只是量器怪模怪样,实在无法参悟它们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而不是那个样子。 至少该有个把柄吧,量器是拿在手里的,没个把柄怎么拿? 没事时,秦子追爱摆弄玩具一样摆弄这些量器模型。 量器二十四件,只有一件是冷兵器时期的剑形,剑身不平、不直,剑柄上刻着“魸魿(那临)仙”。 这名儿好记,可是不好理解啊,魸魿什么意思?感觉是破鱼的意思吧? 后面加个仙字,连起来就是像破鱼一样破仙,只这样理解还有点逻辑性。 可量道时代还没仙呢? 仙,山边一个人,山里的人,只能是道家。 魸魿(那临)仙,意思是诛杀道行高深人的剑? 这家伙了得,一看就知道比别的量器好使。 大量器,已经花开谁家、不知传了多少代、久不现世了,成了道家传说。 七归子道场的师兄们说起量器,也只是推测这些量器会在哪个量道场里。 秦子追想,就算这些量器在那些量道场里,也被塞在哪个角落里蒙上土灰了。 而且不一定有人知晓使用,这么重要的器物,久不使用,诀窍一代一代往下传,传着传着,出现口误,完了,打不开了。 或者有些没传下来,老爷子话没说完,两眼一闭、双腿一蹬,完了,成一废铁了,当凳坐还搁屁股。 本族(虵族)有大量器丈何页。 为什么取名叫丈何页?一样无法理解。 丈何页是一块金属片,卷成画卷一样的筒状。 师父不说这量器,谁会知晓?还以为是一卷画轴,拿来敲脑壳还嫌薄了。 这些物件的来历和道家一样是密,父神斑枯的传说秦子追不怎么相信,化身成这个、化身成那个,是道家的神话。 后来,量器归隐。 一代一代道家把这个时代口传笔录下来,口传的失没失真不知道,笔录的烂成渣了,千万年前的事。 就连这些量器是不会是这个样子也不能确定。 盘道院落里有七棵树,下了课,盘道的师兄们进屋练道藏,秦子追爱在树下坐坐。 师父不住在盘道,下了课,穿过七棵树出去,背偻得像个驼子,白胡须垂到膝盖上了。 背偻着,头还得平端,看着难受。 师父出了院落,秦子追跟出去,他去问师父几个问题。 这是道家的规矩,在讲堂上没问到的,得到师父的住处单独问。 这个规矩,也是最早的弟子规。 师父偻着背,头执拗地抬着,一步步上台阶。秦子追双手自然垂,头平端,一步步跟在后面。 如果不讲道行,师父上台阶的样子已然艰难,经常打坐的人,膝关节坏得快,加上这么大年纪了。 然而秦子追不能去扶他。 量道宫有多少层,秦子追看不到、数不清。 师父在一个台面转向平走,进了一座院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