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节 新社团新气象 (第2/2页)
心智,其实此刻这些人十分激动,经过这种特殊的神秘仪式,让他们觉得他们的社团似乎真是那么回事,真的有种崇高的东西在他们心中翻涌,他们被他们自己感动了。 二立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这两句话来源于宋代理学宗师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这四言,天地悠悠,成了读书人千年以来的最高志向。 只是宋代确实有王安石、范仲淹等人做到了秉持这种志向为人做事,到了现在,大明朝末年,真这么做的人没有,这么想的人,恐怕都没有了。 但是不妨碍这四言深得人心,尤其是这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还没有经过官场腐蚀过的年轻书生,他们往往还会信仰这些不可能实现的信条,当一入污秽的官场,一切就都忘记了,只知道争名夺利了。 但是此时不妨碍他们激动,不妨碍他们自己感动自己。 他们很快就觉得,二立社这个名字,声势十足,抱负高尚,复社的兴复古学跟他们的‘二立’相比毫无气势,东林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跟他们的‘二立’相比,也略显平淡。 …… “真是好名字啊,仅仅凭借这个名字,二立社就足够扬名了。” 杨潮也不由赞叹。 “是你给起的吗?” 顾湄问道。 李香君认真看着。 看到杨潮摇头,李香君还不由有些失望。 顾湄却一副狐疑神态。 杨潮倒不是客气,因为这名字真不是他想的,而是四公子商量出来的。
不得不说在搞名头这方面,四公子的水平是很高的,比他们的文采还高。 这些人天生有一种名流的嗅觉,对名声这种东西非常敏锐。 “二位姑娘也太高看在下了。四公子的事情,在下可做不了主。” 杨潮时常来媚香楼坐坐,跟几个姑娘通通声气。 今天突然传出了四公子结社的事情,两个姑娘第一时间就猜到杨潮身上,虽然杨潮不承认,但是她们坚持她们的猜测 这段时间杨潮一直让她们帮着捧四公子,这次四公子弄出这么大动静,声势更胜从前,两人都猜测是杨潮给他们出谋划策,因为她们怎么看,都能看到一种杨潮当初做会,和开金钗楼的的味道。 这种张扬的方式,不是明朝读书人的行为方式,此前他们就只在杨潮身上频繁的看到过。 明朝读书人内敛,就算是集会,也一般显得低调和文雅,哪怕当初张溥结复社,也打着以文会友,复兴古学的名义。 而这次四公子直接打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大旗,仅此一点就比张溥张扬了无数倍,也更吸引人,更震撼人心。 因此两人才怀疑到杨潮身上。 只是杨潮一口咬定,自己根本不认识四公子。 “杨公子不妨说说,接下来四公子会怎么做?” 顾湄问道。 杨潮笑道:“新社新气象,自然是要烧几把火了。为生民立命都喊出来了,不找锦衣卫要要人,不给官府提提要求,那还算什么立命!” 李香君也很认同顾湄的说法,因为她们确实已经听到,今天四公子又带人闹事去了。 至于四公子为什么闹事,她们还没收到消息,只要杨潮的说法得到确认,那整件事都是杨潮弄出来的无疑了。 结果很快就有人传来消息,说是四公子带人要锦衣卫交出田畹。 果然是要人。 又过了会,又有消息传来,说是四公子公开给朝廷上书条陈,并托六部转交皇帝,谏言皇帝要:兴利除弊,惩治贪官,免税赈灾,剿贼安民。 顾湄哼道:“还说你不是你出的主意。” 顾湄完全确认了这是杨潮的主意,因为完全按照杨潮说的来了。 杨潮继续否认:“在下完全是猜的,如果是在下,大概也会这么做。说些空话,又不掉一块rou,还能平白赢得清名,何乐不为。” 李香君疑道:“杨公子说四公子在说空话?” 杨潮笑道:“还不空吗?兴利除弊,什么是利弊?惩治贪官,为官必贪,如何惩治?免税赈灾,如果朝廷有钱的话,就不会激起民变了。剿贼安民,同样钱从何来?” 李香君知道杨潮说的有理,但是这些确实都是目前的弊政,当然要改变了。 “如果不这么做,该怎么做呢?” 李香君想不明白,朝廷除了兴利除弊,惩治贪官,免税赈灾,剿贼安民外,还能做什么。 对啊,该怎么做呢。未完待续 m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