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二节 来不及了 (第1/2页)
“陛下啊,奴才该死,奴才回来晚了!” 王承恩一到阙下就痛哭流涕,趴着跑到了崇祯的脚下。 崇祯此时见到这个奴才,心里竟然没来由的一暖,好似见到了亲人一般。 但是接着就是踢了王承恩一脚:“你这奴才,起来说话!” 王承恩听到崇祯口气中的焦急和严厉,不敢拖沓,一下子爬起来,顾不得擦脸上的鼻涕和眼泪,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 崇祯叹了口气,说到底还是太监亲啊,他到死才明白这个道理,文官靠不住,一个个不是眼高手低,只会空谈,就是迂腐不知变通,还有*透顶,让他早就失望了,后来寄希望于那些勋贵,却发现一个个更靠不住,比文官还贪,还腐,关键时刻手握重兵不是逃了,就是降了。 没想到王承恩这个老奴才,竟然不顾安危,从千里之外疾奔回京,让人不胜唏嘘。 “杨爱卿到哪里了?” 但是此时崇祯最关心的,还是杨潮的位置。 杨潮突如其来出现字淮安,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 王承恩忙道:“杨将军怕是已经北上了。奴才十六号发出的密信,想必他十七八日就能收到。也许昨天,最迟今天已经动身了。” 这时崇祯却叹了口气:“今日动身,何日能到啊?” 王承恩忙道:“陛下有所不知,这杨将军的手下,可都是神行太保。那日他护送奴才到淮安,只用了不到五日,就从南京到了淮安。从淮安到北京,料想也不出五六天。” 崇祯眼前一亮:“当真?” 王承恩用力的点头。希望皇帝相信。 但是崇祯还是摇了摇头:“你觉得杨将军回来吗?” 他实在是失望怕了,诏吴三桂,吴三桂磨磨蹭蹭。诏刘泽清,刘泽清赖着不走。要是这两人真心勤王。怕是已经到了吧。 王承恩看到崇祯的神情,也是没来由心疼,文武百官眼里崇祯是皇帝,可在太监眼里,皇帝有时候就是亲人,是家长。 王承恩此时受不了崇祯的绝望,口气坚定道:“奴才看杨将军是忠勇之人,必定愿意奉诏勤王!相信王将军此时已在山东。明日就能进入京畿,后日就能来到京城。” 崇祯抬了下眼,又耷拉下去:“三日!怕是来不及了。” 北京城的情况,已经坏到了极点,他怕是拖不到三天了,外城、内城都有城门被破,只有皇城还在掌握中,可是就凭皇城上那点人,是挡不住李自成的,而且崇祯怀疑。一旦李自成攻城,恐怕大多数人不是跑了,就是降了。跟外城、内城一样。 王承恩也没了主意,胡乱建议道:“要不奴才再去催催杨将军。他此次派人护送奴才,还带了一百多只信鸽。” “信鸽?” 崇祯疑惑道。 王承恩道:“杨将军怕路上有流寇,所以派兵护送奴才。为了通消息,就从淮安的商贾哪里借了一百多只鸽子。” 崇祯叹道:“这个杨爱卿难怪能打胜仗,这心思缜密就有过人之处。” 王承恩小心问道:“那奴才这就去了。” 崇祯点点头,可是突然又叫住:“等等,我来写封迷信!” 说完,崇祯刷刷写就一封短信。同时还加盖了他的玉玺,这已经算是密旨了。然后才交给了王承恩。 王承恩怀揣密旨,立刻就小跑着出了皇宫。 皇城东安门下。余继业带着三十个士兵也是心急如焚,他们到了北京城,被安排在皇城下防守,但是却上不了城,只能站在城门外,杨潮交给他们的事情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终于等到了王承恩,看着他从城头缒下,立马就围了上去。 王承恩此时一脸忧色,主动抱拳给这些兵头行礼:“各位壮士,咱家求大家一件事,千万帮咱家这个忙啊。” 余继业立刻道:“王公公客气了。王公公的事就是我义父的事,公公请吩咐便是。” 王承恩这才道:“这里有封密信,恳请各位立刻发到淮安去给杨将军知晓。” 说完拿出那封密旨,只是巴掌大一张宣纸卷成的纸卷,信鸽勉强能带动。 余继业点点头立刻就让人去发。 这时候谢飞却劝道:“余大人且慢。鸽子放十归一,已是侥幸。这封密信如果这么放回去,怕是大人收不到。” 余继业一顿,确实是这样,信鸽放十只,有一两只能够回去就很庆幸了,就这样一封密信发出去,怕是十有*是送不到的。 “那你说怎么办?” 余继业为难道。 谢飞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