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二节 临清编遣 (第1/2页)
太子虽然住在汪家,但是齐老爷连见太子面的资格都没有。 这些天能见到太子的临清人只有临清知州一个而已。 而临清知州也只见了一面。 杨潮大军到临清之后,临清知州也是跟其他文官一样,拒绝士兵入城。 结果杨潮派人进城,告诉他太子御驾在此,并且拿出了皇帝密旨,临清知州屁话没说,打开大门跪迎太子。 接着就跟前跟后伺候着,一天能请安三回,责成汪家好生招待太子,千万不可怠慢了,而且一早就来,晚上才回去休息,把政事早忘到了一边,此时巴结好太子才是最大的政绩,将来太子继位,他可就是从龙的功臣,虽然没有什么功劳,但是也有苦劳不是,皇帝一句话他这个知州就翻身了。 临清虽然只是一个州,可是却是运河大城,这里的富庶程度可比淮安,只是规模上小了些而已,号称: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这里的富商也是牛毛一般的多,据后世考证,名著《金瓶梅》就诞生在这里。 临清知州名叫金堡,是一个十足的官迷,自诩清高,在百姓口中是一个清官,但是钱也没少挣,坐拥淮安一样的商贸重镇,光是商贾给的常例,就足够他挥霍了,犯得着去扣老百姓嘴里的钱? 但是也有一副文官的架子,刘泽清在山东做总兵,位高权重,就因为是一个武将,在临清做生意,没有照规矩给他孝敬,他就时常刁难,结果被刘泽清上书弹劾。朝臣为了笼络刘泽清,逼迫金堡辞官。 金堡的辞官文书已经上交,他正准备离职回家呢。结果杨潮就来了,毕竟临清现在可不是什么好地方。李自成随时都可能打过来,结果杨潮来了,还带来了太子。 “金知州,多劳照拂,本督敬你一杯!” 杨潮官架子十足,在酒宴上大方亮出左都督的身份。 金堡颇为局促,因为此时皇太子朱慈烺坐主席,杨潮在左。他陪在右边,杨潮的手直接身在皇太子身前敬他,杨潮不在乎,皇太子不在乎,但是金堡却觉得直接去接有些无礼。 他当即离席,绕道杨潮后面,结果酒杯一口喝干。 经过跟刘泽清这样的武官争斗,金堡认识到文武地位的逆转,知道武将以后得罪不起,更何况是杨潮这样护驾有功的武将。将来肯定是要封侯的,更是得罪不起,因此态度极为谦恭。 喝完酒后。金堡拱手连拜,拜杨潮,拜太子。 汪有全陪在末席,却一直点头哈腰,脸上的笑就没断过,但是一句话都不敢说,只是不断的给别人斟酒。 太子则摆着一副皇太子架子,端坐主席,也不说话。只是听着,时而点点头而已。 就是杨潮一个人在说话。 “金知州。听闻南京福王监国了,你怎么看?” 杨潮说到此处。太子也有些不淡定了,神色稍微动了动,小心的听金堡这个文官说话。 金堡心中一顿,知道是表态站队的时候了,现在表态就意味着跟太子捆绑在了一起,也意味着跟已经在南京监国的福王为敌。 可是他没机会跟福王绑在一起啊,那只能跟太子绑在一起,才有可能一飞冲天。 人为财死,官为权亡,此时不拼还待何时。 金堡立刻站起来,跪在地上:“太子殿下明鉴,杨都督明鉴。福王监国乃是权宜之计,并不知殿下大驾正在南下,是以权且监国。太子御驾南幸,福王殿下定然迎奉太子!” 太子松了口气,他也知道当前的局势,听说南京留都让福王做了监国,下一步肯定就是登基了,那他这个太子怎么自处,权力的游戏只有往上一条路可走,否则就是死,这点道理他们这些皇子从小就明白,因为他们每个人的讲读会不断的跟他们讲。 现在有一个小知州表态证明文官中还是有支持太子的人的。 杨潮点了点头:“那好。不过太子殿下从北京南幸,到此处劳顿不堪,需要歇息数日。尚不能即刻南下,所以殿下有意派一要员南下宣意,昭告江南。你可愿做这个宣慰使!” 金堡听完,顿时激动起来,虽说南下很危险,但是南下可是代表太子的,自己南下说服江南文武迎接太子登基,这最大的一份功劳就是他的了,当然他只能排第二,第一肯定是杨潮的。 但是第二也足以让他一步登天,入阁办事或许急了一些,但是在六部挂一个侍郎或者主事应该没有问题了。 当即叩头:“臣万死不辞!” 太子这才抬抬手:“爱卿平身,爱卿忠勇,孤王甚慰。” 金堡这才激动的站起来,又被杨潮请下来喝酒,可是他早就坐不住了,恨不能立刻南下打着太子旗号争权夺利去。 一场酒宴吃完,太子竟然能忍住没吃几口菜,没喝几口酒。 杨潮当即吩咐齐老爷,让他另外准备一份好酒好菜送到太子处。 汪有全立刻就去准备,生怕伺候的不周到,这几日伺候皇子公主的,都不是汪家下人,而是汪有全的女儿和小妾们。 第二天杨潮继续听取吕末的汇报,总共招到了一千两百个读书人,还有三百个读书人倒是愿意当兵,但是他们都是有家人的,说只要杨潮答应带他们家人一起南下,他们就愿意给杨潮当兵。 杨潮同意了,有恒产者有恒心,这些人看来是有责任心的,北方的大乱恐怕没有这么容易结束,按照历史演进,此时恐怕李自成正在跟吴三桂较劲,而吴三桂正在跟多尔衮斗心眼呢。 很快吴三桂、满清和李自成的大顺就要开始混战了,北方的大乱才刚刚开始,能把尽量多的人带去南方,也是功德一件。 一千五百个读书人,也算是很大的收获了。 接着开始招兵。 招兵比招读书人当兵要容易多了。杨潮决定招募五万人,以五千人扩充五万,又是十倍的扩张。也是一个极限,再快的话。就没有打过仗的老兵做军官了。 五千人中其实也只有五百人在海州血战过,即便全都当军官,没人属下也有一百人,是一个百总的官职,队正、伍长这样的基层小官,就只能让没有实战经验的士兵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