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节 铁案 (第2/2页)
现在侯方域惊醒过来了,可是已经晚了,他恨,但是他更怕,恐惧瞬间就淹没了他的心智,他是高官子弟,普通的罪治不了他,但是谋反这种罪,天都救不了他。 此时侯方域完全吓坏了,他躲在人群中,跟其他秀才一样乖乖的跪在地上,而且头低的比别人更厉害,生怕被人认出来。 “杨都督,这一定是有什么误会,秀才怎么会平白拿着棍子闯皇宫呢。” “而且就拿根棍子,怕是这些书生胡闹罢了。” “咱家看,书生们是孟浪了下,稍加惩治即可。” 无论是浙江的王雄还是郑鸿逵甚至连太监都一副大事化小的样子。 尽量淡化秀才是带着并且擅闯皇宫的意义。 杨潮早就知道,其他势力巴不得看到豪族们跟杨潮斗呢,而秀才就是豪族手里的刀,他们才不想看到这把刀这么轻易折断了。 于是杨潮也点了点头,似乎被他们说动了。 可是这时候突然身后几处地方都冒起浓烟,接着就看到火光。 很快有士兵来报:“大都督。秀才在西华门里的太社稷放火,秀才在东华门里的太庙放火” 放火烧皇宫,这意义就太大了。已经抹不去了。 但是郑鸿逵们还是在坚持。 “我看,事有蹊跷啊。秀才们莫非是被人蒙蔽。” “有可能,许是被jianian人利用了。” “咱家觉得定是如此,八成啊,是建奴的细作。” 这群人还在给秀才洗地,不过他们认为有幕后主使,这就够了,这正是杨潮想要的。
用一个擅闯皇宫是打不死秀才的,一个两个还好说。可是一万个秀才就不好说了。 所以他们提出有幕后主使,最后拎出几个做替罪羊,也就算了。 杨潮正好顺水推舟,后面的才是给这些人准备的。 “统统抓起来,好好审审” 杨潮立刻下令。 审讯很容易,也很透明,很快就有几个秀才招了。 他们大义凛然的表示,他们就是要打倒杨潮,但是打到杨潮后他们打算迎立定王朱慈炯登基为帝。 朱慈炯现在依然住在杨潮家里,他是自己不愿意做皇帝的。可是绝大多数读书人都不这么看,他们更相信是杨潮压迫定王,不让朱慈炯当皇帝。是杨潮想要大权独揽,想要谋朝篡位。 虽然钱谦益等大员是知道实情的,但是普通人偏偏喜欢相信这些阴谋论的东西。 于是打倒杨潮,迎立崇祯皇帝的三皇子,定王朱慈炯登基,就是一个很合理的动机。 这动机合理到在二立社内部市场都很大,尽管四公子倾向于迎立福建的隆武皇帝还朝,可是止不住秀才们依然有希望朱慈炯登基的声音。 所以一审,就有几个秀才。根本不惧死亡,大义凛然的说了出来。而且摆出一副要从容就义的架势来。 这几个秀才真的不怕死吗,那倒不是。他们之所以敢这样说,是因为他们是杨潮的人。 以杨潮的权势要收服几个秀才还不容易,其实黄fèng府在苏州,虽然遇到了绝大多数豪族的对抗,但也不是没有投诚的,有十多家都悄悄向他投靠。 黄fèng府接受了这几家的投诚,然后让这些人跟其他家族一样,派出家中有功名的秀才,响应二立社四公子来南京闹事。 不但这几个老实交代的是杨潮的人,就连在皇宫拿棍子袭击杨潮的人,同样也是杨潮的人,不然就凭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拎两根棍子就敢打杨潮这样的武将? 虽然正大光明的审讯中不是每个人都那么说的,不是每个人都要迎立朱慈炯,但是只要有一个声音就够了,而且杨潮安排的还不止一个,而是一大批。 至于别人信不信不要紧,只要在福建的皇帝信,就够了。 而皇帝会不会信? 他必须信,他不敢不信 书生们有迎立朱慈炯的声音,那么这置他朱慈焕于何地? 在皇权争斗中,一个微小的声音就足够了,而对于皇帝而言,要搞他的权力,那就是谋反。 杨潮没有直接用武力镇压秀才,因为那样天下文人势必反对,舆论肯定要讨伐杨潮,虽然没有实际的伤害,可是副作用太大了,没有一个好名声,就得不到别人真心实意的配合,将来杨潮的大军到哪里都会被质疑,那可不好。 杨潮更愿意自己的军队打到哪里都被当成解放者,而不是仇寇和反贼。 所以杨潮既不用武力,甚至不用自己出面,只让秀才们承认他们有立新君的打算,小皇帝第一个就要跳出来,定这些秀才谋反了。 那就不干杨潮的事情了,相反杨潮还要唱个红脸,给秀才们求求情的。未完待续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