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搅动九重 (第1/2页)
大明公务员第四十九章搅动九重第四十九章搅动九重 南京,皇宫之中。 朱雄英抱着太子与何夕在后湖之中游湖。 朱雄英与何夕之间的关系确定,双方之间的相处,也越发自然了。 朱雄英说道:「姑父,将来海外就藩,不知道想去什么地方?」 何夕一听,就知道朱雄英所说的就是南洋的战事。 何夕对海外就藩这一件事情,感觉很复杂。 他很清楚,朱雄英是对他的封地,根本就等同于海外藩国,这也是赎买他手中的权力。 周朝封藩的时候,以齐为大,而齐国,就是姜太公的封地。何夕而今的权力,算不上大明的姜太公,但是若说是大明之周公,却是合适的。 只是何夕对海外封藩,看来不过是换一个地方任职而已。 算得了什么? 他从来没有想过成为一地之主,世袭罔替那种。 但是局势一步步到了而今,他自己不去海外就藩,不仅仅他,连同的他的亲信部下,恐怕都不会有好下场。 已经是既定事实了。 何夕也没有多在意。 毕竟,在他看来,海外很多地方都是可以经营得很繁华的。而今,大明工业化程度虽然低,但是南洋已经是大明的内海了。而这一次南洋攻略成功,不出十几年,孟加拉湾,也是大明之内海。 有大明的工业能力的支持,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建功立业。甚至一个营的兵力,横扫一国,未必不行。西班牙人能做到的事情,大明自然不可能做不到。 问题是美洲距离大明太远了,而南洋就在眼前了。 何夕说道:「臣听陛下吩咐。」 朱雄英说道:「那天竺如何?」 何夕一愣,说道:「这有些太远了吧。」 朱雄英说道:「不远了。姑父对天下有再造之功。朕碍于祖宗制度,不可封王。不过,可以让姑父提一旅之师西进,于提天竺之地,自立一方,姑父觉得如何?」 朱雄英最担心的事情,从来是何夕不退出大明。 朱雄英与何夕之间,两人是相互害怕的。 朱雄英是怕何夕有非分之想。他虽然知道,何夕大概是没有的。但是问题是,何夕有这个能力。此其一也。其二,就是怕何夕的能力,他不知道多少次在内心之中策划,反对何夕的政变。 但是最后都放弃了。 就是担心,一旦事情不成,将来应该如何收场啊? 所以,他给何夕画大饼。一方面是安抚何夕。一方面是做给别人看的。 政治斗争之中,永远是坚定支持某人一方的人是少数的。大多数都是中间派系,不管是什么时候,争取中间派系,都是最重要的工作。 这也是将朋友做多,将敌人做少的含义。 而今也是这样,何夕派系之中最重要的国子监一派,说到底是读书人,他们支持何夕是一回事,支持何夕篡位是另外一回事。如何朱雄英做得太急,硬要拿下何夕,很多人担心牵连到自己。说不得要与何夕抱团了。 但是而今朱雄英一个劲地给何夕好条件,好待遇,给海外藩国,一出手,就是不逊色于中原的大国。谁看了,也觉得皇帝做的对,何夕如果做什么事情,也就不得人心了。 最后,自然是为了将何夕派系的核心力量打包带走。 天竺好歹是大国,何夕带的人少了。如何能够平定?自然要从大明抽人。而愿意跟随他去天竺的,自然是他核心力量,这些人在大明,朱雄英看着也觉得碍事。 杀,不能杀。 是有功之臣。 用,不能用。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至于何夕在天竺坐大这一件事情,朱雄英是不担心的。 因为他已经确定了一件事情,从今天开始大明皇帝,处理海外藩国,将是一个重要事务。而今北边已经有了一个燕国,也不在于西边还有一个印度。 说起来,燕国对中原的威胁,远在印度之上。 即便对藩王动手,也不是先对付何夕的。 那是将来的事情,甚至不是自己将来的事情,是子孙后代的事情。对于现在的朱雄英来说并不重要。 何夕一开始没有看出朱雄英的意思,但是朱雄英这番话,几乎是挑明了。何夕哪里还能不知道。 何夕对此也没有反对的意思。 何夕进宫之前,就已经对征南这一件事情,有了心理准备了。 那就是要打下去。 不仅仅,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