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徐温出仕巴州军 (第2/2页)
“那是自然,我让阿弟回来助我,便是要同阿弟一同闯出一番功名来!”罗且坚定的说道。 “那好。还请兄长不要瞒我,兄长照实说,如今手下带兵多少,将帅几何?”徐温十分熟悉自己的这位阿兄,他目光炯炯,直视罗且道“或者说,阿兄帐下究竟有无兵马将帅。” 罗且被问的有些不好意思,犹豫片刻,讪笑道“不瞒阿弟说,为兄的情况,确实不如之前所说那般光鲜。” 眼看徐温已是拜别枕尚孺,决意与自己共同进退。罗且也不再对其遮掩,坦然道“为兄如今真正可调用的,只有之前在上永新募的五百乡民,但衣甲尚未置齐,乡民也未曾cao练过。为了节省军晌,为兄还未将他们编入军籍。” “此时这些乡勇尚在乡里等着我的号令,如今已是耽搁数日,再回乡召集的话,阿兄都说不好这些乡民还在不在乡里,更甚于这五百乡勇都未必还能再聚齐。” 罗且竹筒倒豆子,把自己的艰难境况全招了。 “为兄明面上的两千精兵基本都归岳丈派来的参将邹明贵所统帅,平日难以调遣。” 徐温面色从容,似乎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他深知这位阿兄的处世之道,若非真的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罗且绝不会这般殷勤着急。 若真是如他之前所说那样,新卒已是兵甲齐备,那自己其实也就是个无关紧要的寻常将官而已,手足情谊归手足情谊,没必要如此兴师动众。 “那这个邹明贵和阿兄的从属是?” 徐温说着,眉宇间生出一丝担忧。 “自然只是副职。”罗且得意的说着。 “为兄初入行伍,康大人自然不放心,派这个邹明贵替为兄练兵,但这个邹明贵平日里却是傲气得很,处处与我为难。阿兄是生意人,不懂得带兵打仗,吃了不少这个邹明贵的亏。”
罗且满面春风,自得道“日后就好了,若有阿弟相助,定能好好收拾下这个邹明贵。” “哈哈。”徐温爽朗笑道,亦是升起一股豪情。 “好!日后一定替阿兄收拾这个邹明贵,如今还需用到此人,先不得罪他。” “兄长军中可还有其他部将?”徐温追问道。 “除了此行跟我来的关喆之外,还有他的两个同乡,邹云坤和鲍喜。” “邹云坤为人机敏,做事挺活络的,平日里替我张罗办事都办得不错。为兄在上永时,就是他替我募的兵,是个可用之人。可惜就是有些急于求成。平日太过热衷于巴结上官。对于功名利禄的渴望,可说是毫不掩饰。 徐温却不认同,中肯评价道“小弟知晓阿兄心中不待见这等贪财好礼之徒。但驭人本就如此,当下也无合适人选,阿兄就如做生意般,将其相互利用一番,各取所需便可。” 罗且微微点头,接着说道“与邹云坤相比,鲍喜则是截然不同的心性。虽有些拳脚功夫,但勇武有余,谋略不足,难堪大用。” “平日行事鲁莽,时常惹出些事端。但好在他为人忠厚,在军营之中善待士卒,假以时日,或可一用。” 徐温若有所思,没有答话。 见徐温没有表态,罗且接着说道“为兄阅历尚浅,又不曾亲自带过兵,平日里,这两人都是随邹明贵cao练,也是诸多受制于邹明贵。” 徐温沉吟片刻,缓缓说道“阿兄,就小弟听你所说的境况。以现今处境看来,想要练新军,平南魏边事。” 罗且神情紧张,侧耳倾听。 “其实也并非难事。”徐温肯定道。 闻此言语,罗且心中大石算是放下了,但下一句,却又给他浇了一头凉水。 “只不过此时既无强援,也无劲旅。就连上过战场的老卒也捉襟见肘。一时之间,想要建功恐非易事。” 罗且略微叹气,看来博取军功,也并非想的那般容易。 徐温接着说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小弟所见,先不忙着出关,得先寻些可用之人,多招募有军籍的老卒。我们的根基才能牢固。” “日后出关,你我才有本钱去和那些兵油子做买卖。上次关喆所说,那个还乡的参军旧识,我觉得此行就可先去找他见上一面,探个虚实。” 多年行伍的徐温深知,只有拳头够硬,军功簿上才会有自己的一笔。 “为兄正有此意,那人就是上永人,上次上永募兵时,本想托他帮忙,但那时他尚未还乡,为兄还未见得此人。”罗且回道。 徐温起身说道“那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动身,先到上永探探。” “好!”罗且只觉干劲充沛,立时起身,朝楼下走去。 两人快人快语,小二的酒菜尚在路上,两人已是迈出店门。 徒留一声怒骂在原地。 “他娘的!掌柜的!有人要吃白食了!” 小二骂骂咧咧的放下酒菜,慌张追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