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山_第四十五章 老知县,新总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老知县,新总参 (第2/2页)

好找个脱罪的话柄?

    还是准备以此把柄要挟唐吉,让唐吉得了功劳分自己一份?

    但不论罗且是因何缘由,自己却是得站队了,若是婉拒罗且的示好,自己日后为官,必定更加艰难。

    更何况这唐吉也不是个好东西,陈进财早就想过上书参那唐吉,只可惜自己只是个小小知县,又无靠山,哪怕是呈上折子,别说承平京师,巴州府里都不知道能不能送到。

    几经思量,陈进财本打算只言片语的说上几句,将此事遮掩过去。

    但话到嘴边,又不敢出口,他看出罗且身边的这位扈从可不好糊弄。

    罗且见陈进财几次欲言又止,心里不经有些恼怒。

    低声下气的主动示好,这人却是一再敷衍,莫非是看轻自己不成?

    徐温剑眉紧锁,心下有些担忧起来。看来这个朱由东比传言中的更加厉害,竟是让这一方知县不敢提及分毫。

    “陈大人,不知偏厅的茶水泡上没有?”徐温瞧见罗且面露不悦,慌忙打起圆场。

    罗且见徐温示意自己稳住,想起来时徐温说过的话。

    “知县大人想多了,本官别无他意,大人站的也久了,不如先往偏厅稍坐。”罗且说道。

    虽说此行不能将陈进财收入麾下,但至少不要让他也站到唐吉那边去。

    “还请参军见谅,下官连日来,日日整理卷宗,不免思绪有些痴顽,一时没能答上参军大人的话。”

    陈进财见罗且没了为难自己的意思,连忙借坡下驴。

    “不过府军的筹建,在大人未到之前,是归由唐总参管辖,下官一向不过问兵事,是下官失察,下官不日便去和唐总参讨要来批文卷宗。”将事情先推给唐吉,先拖些时日再说。

    虽说这罗且没直接问,但陈进财清楚他想知道什么。

    唐吉是朱由东的妻弟,作为朱由东在上永郡的代表。他贪利好色的恶名,远近皆知。

    平日只要瞧见哪家的小姐,或是出落标致的村妇,便要想方设法的抢回府去。

    若是能如他心意的,还能纳作偏房,有个名分。

    遇上不听话的,他没了兴趣后,还得让其家人拿钱来赎,没钱的就被他卖去当瘦马。

    唐吉多年来,荼毒百姓极深。

    先前也有过写折子送去的人,不过巴州府的巡抚郑柏是平王的人,康嵘又是平王手下的宠将,最后送折子这人落得个举家乔迁的下场,其实说是迁走,实际不过是出了州府便灭口罢了。

    自此之后,这唐吉变得更加嚣张,初掌兵时,唐吉胆子很小。不敢有什么动作,也曾打过些胜仗。

    但光打仗他虽有军功,却是捞不到什么好处。

    久而久之,便不再把心思花在战场上,做过几次手脚后,发现兵部也并未将他查办,便找到了来钱的“好路子”。

    上永地处边隘,为抵御南魏扰边,常年驻有府军,唐吉先是将原本的一万五千多府军解甲大半,只留下听命于他的三四千人,其余的全都调去军屯

    朝廷每年的万人军饷拿到手后,克扣下部分,其余的悉数交给自己的姐夫朱由东,这个空晌一拿就拿到如今。

    唐吉利用和朱由东的关系,又做起卖官卖爵的勾当,只要能交得出好处,能自行解决粮晌,就能在上永讨个官职。

    哪怕一个小小的云盘县,都安置着三个参军,这些所谓的府兵与强人盗匪几乎无异。

    平日里他们欺压百姓,鱼rou乡里,得了好处便送与唐吉,由唐吉来支会各郡守,知县。

    但这边军冒功之事本为不耻,但在康嵘的治下却颇为常见。

    以至于南魏过境时,巴州乡民竟是迎着魏军进城,望风而降。

    这般局面,又是多少个唐吉、朱由东这样的人所造就的。其中又有多少军费民资进了他们自己的口袋。

    此番又是这些人利用丢失巴州全境之由,未动一兵一卒,便将朝廷的粮晌收进自己口袋,军粮充作赈灾粮,高价又卖回给官府,百姓食不果腹,而官吏们肥头大耳。

    可谓是官门有酒rou,路边饿死骨。

    陈知县扼腕叹息,却也有心无力。

    “大人偏厅请。”徐温作了个请的手势,示意陈进财先走。

    想要立足,当有所根基。

    兴河县的陈知县是个异类,虽说这些年没人替其上表政绩。

    一路见闻中,百姓对他都是实实在在的拥护,即便他不像总参唐吉这般大权在握。

    但他却是治地能吏,多年主管县镇民生的经营,对当地可说了如指掌,又与乡绅富贾们熟识。

    况且不与其他县吏同流合污,可说是在官场毫无建树,是位底子干净,且值得拉拢重用的人选。

    古有千金买马骨,如今若是重用他,与他有着同样抱负的志士,也会对罗且另眼相看。

    徐温深知,如今的仕途的晋升,早已被世家大族们所垄断。

    而天下之大,有着太多的能人志士报国无门。

    不拘一格,便是罗且要踏出的第一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