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单复面朝东 (第2/2页)
“你就是那个率众兵谏,在阵前斩了河间张家世子的徐闻?”唐吉试探问道。 唐吉知道徐温,他为替同袍伸冤,不惜悍然发动兵谏。为救主将,更是在阵前杀帅。他的大名在宁州和青州间,可谓是如雷贯耳。风头一时无两。 自己初听此事时,也不由得替他叫过一声好! “是我不错。”徐温不卑不亢道,随即苦笑“只不过,在下似乎没有总参大人说的这么威风。” 徐温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在他枯坐死牢的这段时间里,早已是声名远播。 难怪此人能说得上话,唐吉收起方才的轻视。 他曾为宁州督抚崔让的爱将,深受崔让器重,虽然只挂职校尉,平日里却替崔让统军,治军足有上万。 当初东庭府平乱被下狱,英王府世子千里给他送行,即便在云州,他都是炙手可热的人物。 不想,如此人物竟会栖身在罗且帐下。 “原来是少年英雄!”唐吉首次拱手作揖。 看来这个罗且也有些手段,并非表面那般简单,这两人留下谁都是祸患,日后得想个办法将两人都弄走。 “失敬,失敬了。”他朝着两人还礼道。 见这唐吉没再怪罪,罗且推辞道“阿兄,这不巧的很,正如族弟所说,尚有些公务,以后你我同处上永,有的是机会,也不忙于这一时。” 替康嵘办事的说法,让唐吉心头颤动,竟是滋生出一股莫名的偏执念头,他急忙强压下心中所想,假意关切道“甚好,甚好,那贤弟打算何日就任?为兄也好提前置好酒席,给贤弟接风洗尘一番。” 按徐温所说,芦县距兴河一百余里,启程至此得两到三天,待到兵马到了,便去军营上任。
罗且信口说道“约莫得三五天。” 一听这话,唐吉的心里又阴冷了几分,只有五天,即便是李贵的人全顶上也不够。 他缓和思绪,商量道“贤弟你初到此处,尚需了解,不若,就任后行事也诸多不便。” “不妨还是同为兄巡视几日,先将各县镇城防熟络熟络。” 罗且这些年虽是生意人,但走南闯北也有不少见识,且任主簿已有些时日,官场的名堂,品出不少。 此时闻听唐吉胡驺,顿生警觉,这唐吉三番两次的想阻挠就任,怎么看都是欲盖弥彰。 其中必然有诈。 “阿兄,你的好意,我心里明白,只是这岳丈和平王都给了差事。阿弟不敢怠慢。” “若是做得不尽力,到时见了督抚大人,阿弟可是吃罪不起啊。”罗且推辞道。 “既然阿弟去意已决,那为兄也不留你。”唐吉意味深长的一笑,欣然应允道。 也不管这罗且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唐吉心下已然做出决断。 罗且正了正衣冠,郑重道别道“阿兄好意心领,愚弟在兴河等候阿兄前来,届时你我兄弟好好畅饮一番。” “甚好!阿弟保重,为兄先行一步。”说着,唐吉匆匆离去。 罗且看着他转身离去的背影,喃喃道“这人什么毛病,说风就是雨的,说变就变。” 殿后的庚州军营 “单将军,末将不明白为何要向东开拔!” “大人!我军收到的军报是想北急进,与安王殿下的兵马汇合。”军中年轻副将正跟在统帅身后,不停的追问道。 那副将问得气极,怒吼道:“单复!你这是抗命!我有权拒不遵你的将令,我要将此事禀告给殿下!” 副将知道这位从京城来的乖张公子与安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若不然,同样年轻的他绝不会短短一月便当上后军校尉,统辖数千兵马。 但不得不说,这年轻公子哥虽看似纨绔子弟,打起仗来却不是绣花枕头。 每每临阵,单复都是身先士卒,杀贼无数,让副将自己也自愧不如。 作为安王大军的后卫兵马,他们一行入巴州后,数次击退魏军的追兵,更是斩杀了数倍于己的魏军。 单复杀伐果断,为保证行军,他从不纳降俘,每遇魏军,皆是阵前杀尽,就地处决。 似乎他已不为建功,只是单纯的弑杀而已。 凭借着如此凶名,方圆数百里,再没有魏军活动的迹象了。 庚州至此的粮道,竟是畅通无阻。 单复转身一把提起身后的副将,语气阴森“你要死自己去死,我不会拦着。” 说着将副将推倒在地,厉声呵斥“你以下犯上我不怪你,但若是你以为此行是建功,要将这些人都带去送死,我不会陪你去。” “我要活下去!我要活着回京城!” 单复嘶吼着,振臂一呼“众将可愿随我往东!” “我等愿追随将军!” “誓死追随将军!” 单复伸臂舒张,双目微闭,似乎在享受着这一刻。 心中却也惋惜“打到这会叔叔还不明白吗?大风口大捷不可再作复制,叔叔执意赴死,请恕侄儿不敢奉陪。” 全军拔营往东时,枕尚孺的东路军也兵至汜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