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三章 我叫大山 (第3/3页)
id='gc2' class='gcontent2'> 这一路狂奔,他还真感觉嗓子有点冒烟。 正好旁边有一棵白桦树,李卫国便凑上去,破坏出一个小口,然后熟练地接了一壶树汁儿。 他先咕都咕都灌了几口,然后递给对方。 那人伸出黑黢黢的手掌,接了过去,然后盯着绿色的水壶,眼睛竟然有些湿润。 这种普遍使用的水壶,其实都是军用的。 李卫国猜想到一些什么,他也不着急点破,坐在树桩上,慢慢讲述起来,从十几前年讲起,把这些年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讲述一番。 那个人就站在离李卫国几米远的地方,静静地听着,偶尔也会磕磕巴巴地询问几句。 等李卫国讲到拨乱反正之后,那人终于忍不住,蹲在地上,痛哭流涕。 “一切都过去啦!”李卫国一只大手拍在那人的肩膀上,他能感受到对方的心酸。 十几年啊,一个人在山上,过着野人一般的生活,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挺过来的。 李卫国认定,眼前这位,有着无比坚定的意志,同样具有在丛林中生存的本领,而且是超强级别的。 “过去啦,真的过去了吗?”那人嘴里喃喃着。 能够看出来,他的嘴唇在微微颤抖,内心肯定十分激荡。 “过去了,人终究是要向前看的。”李卫国不知道对方经历了什么,他也不准备探寻。 过去的终将会过去,未来才最值得期待。 “你抽烟吗?”李卫国从兜里掏出一盒烟,看到那人点头,便抽出来一支,划着火柴,帮着点上。 那人使劲吸了两口,然后就被呛得剧烈咳嗽,最后把香烟小心翼翼地熄灭,不留一点火星,他把手伸向李卫国:“火柴能给我吗?” 过了这么半天,他说话就顺熘多了。 李卫国未置可否:“朋友,你难道不想回归社会吗?” 人毕竟是社会性的,就算是那些所谓的隐士,也无法完全和社会脱钩。 “回去?”那人举目四望,眼睛里面的情绪也在不断变幻,有畏惧,有迷茫,当然李卫国还看到了渴望。 李卫国决定再劝两句:“不知道你以前经历过什么,但是在我看来,一切都翻篇儿了,下山吧,开启属于你的新生活。” 这会儿可没有什么身份证,户籍管理制度也非常松,尤其是农村,有的地区,都是孩子要结婚登记了,才想起来办户口。 李卫国把情况跟那人又聊聊,要是对方愿意的话,李卫国不介意领他回家,然后在大馒头屯帮他办个户口。 怎么说也是村里的民兵连长,跟公社干部的关系又不错,这点事还难不倒他。 那人用眼睛死死盯着李卫国看,眼神纯净而又锐利,就像是他射出去的利箭。 李卫国的目光并没有躲闪,平静地和对方对视着,他只是觉得,一个人,不应该过着野人一般的生活。 而且这个人显然很有本事,李卫国身边,正缺少一名这样的帮手。 过来许久,那人这才重重地点点头:“好,我信你!” 李卫国也微笑着伸出手:“我叫李卫国,你叫我国子就行。” 那人伸出手,和李卫国握了握,他的手掌十分宽厚粗糙,而且非常有力,他的嘴唇翕动几下:“我,我,你可以叫我大山。” 这显然不是他的名字,不过李卫国也不在意,晃晃对方的手臂:“好,大山,以后我们就是好兄弟!” 兄弟两个字,再次叫眼前的汉子激动起来,他用无比热切的目光注视着李卫国,嘴里呢喃着:“兄弟,兄弟……” “走吧,那边还有我的伙伴,都是附近的农民。”李卫国又拍拍对方的手臂,他相信对方,因为大山的目光,远比他看到的人纯净。 “好!”大山抓住李卫国的胳膊,使劲摇晃几下,“以后我们就是好兄弟。” 凭着直觉,他同样能够感受到,对面这个年龄比他小的年轻人,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这种直觉,是这十几年中,他在大山里面闯荡所形成的。 李卫国转身走了几步,然后笑着摇摇头:“大山,还是你领路吧。” 刚才在林子里一通乱跑,他早就迷路,对这边的林子,李卫国真的不怎么熟悉,也就勉强能分辨出大致的方向。 大山便迈开大步,走在前面,走出一段之后,他忽然回身道:“国子,先跟我去山洞,我要收拾一下。” 既然信任李卫国,他就不会隐藏什么,这次下山,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 “哈哈,好,我就去大山哥家里看看。”李卫国也心情大好,这种被人信赖的感觉,还是叫人很愉悦的。 于是大山在前面领路,李卫国跟在后面。 行进间,李卫国注意到,大山走路的时候,弄出的响动非常小,看看他脚上的鞋子,与其说是鞋子,不如说是绑着两块兽皮。 而且大山在林中穿行,感觉是那么自然,仿佛他整个人,就是森林的一部分。 大山居住的山洞,距离这里并不太远,他平时应该就在霸王岭上居住,毕竟这边最僻静,罕有人迹。 二人走到一个石头砬子的时候,大山停下脚步,弯腰搬开一块巨石,李卫国目测,那石头少说也有三百多斤。 然而大山却好像没怎么用力的样子,还真是天生神力。 一个不大的洞口露出来,因为是中午,阳光比较足,李卫国能看到洞里的大致情况。 角落里铺着几张兽皮,石壁上还挂着一些风干的rou条。 下面竟然还放着两个坛子,以及几个玻璃罐头瓶子。 大山钻进洞里,把坛子搬出来,然后把里面的东西倒在地上,竟然是一些大粒盐。 另一个坛子里,装的则是大酱。 李卫国也很快想明白,肯定是大山下山去村里搞回来的,家家户户的酱缸,都放在屋外。 难怪大山没有变成“白毛女”,原来人家有盐吃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