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天龙大帝_董卓(百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董卓(百度) (第5/7页)

罪魁祸首!”士孙瑞意在提醒王允可借天时地利人和之机除掉董卓。王允同意士孙瑞的意见,可是,考虑到董卓平时戒备森严,而且他本人武力过人,如果不采取周密措施,恐怕不易得手。于是,王允便物色了董卓的亲信吕布作内应。

    吕布年青勇猛,武力超群,起初董卓对他深为喜爱和信任,收他为义子,并提拔他担任骑都尉。后来,董卓又迁吕布为中郎将,封他为都亭侯。董卓明白自己树敌太多,常常怀疑有人暗算他,于是,便把吕布当作自己的贴身侍卫。不管董卓走到哪里,吕布总是形影不离,负责保护董卓的生命安全。一次,吕布不小心得罪了董卓,董卓大怒,随手抽出刀戟向吕布掷去,幸亏吕布眼疾手快,才得以幸免。当时,吕布并没直接顶撞董卓,而是立即向他谢罪道歉,董卓便不再追究,以后也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是,吕布却从此心怀私恨。董卓虽然妻妾成群,但仍不满足。一次偶然的机会,董卓看中了吕布手下的一名婢女;为了与她私通,董卓借故支开吕布,让他去防守中阁。吕布得知董卓与他的婢女私混的消息后,十分气愤,更加加深了他对董卓的仇恨,当他私下听说司徒王允要谋算董卓的消息后,便主动前往,向王允等人揭发董卓的各种罪状。王允把诛杀董卓的计划告诉吕布,并要求他充当内应。起初,吕布不同意,他说:“不管怎样,他和我之间有父子关系,要我作内应,恐怕不行吧!”王允开导说:“你姓吕,他姓董,又不是骨rou亲情。况且董卓现在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国贼,你难道还认他作父亲吗?他向你掷刀戟的时候,把你当儿子看待吗?在王允的敦促下,吕布最终答应了。

    一切准备就绪,正好逢上皇帝大病初愈,朝中文武大臣都集会于未央殿,恭贺天子龙体康复。吕布借此机会,事先安排同郡骑都尉李肃等人带领十多名亲兵,换上卫土的装束隐蔽在宫殿侧门的两边。董卓刚到侧门,便遭到李肃等人的突袭。董卓大骇,慌忙向吕布呼救,吕布正襟危坐,大声道:“我们是奏诏讨杀乱臣贼子,你死有余辜!”绝望中的董卓虽然奋力反抗,但已无济于事,当场被杀,并诛连三族。

    董卓被杀的当天,满朝文武和所有士兵都高呼万岁!长安老百姓高兴得在大街小巷载歌载舞,共同庆祝jianian贼被诛。据说董卓死后,被暴尸东市,守尸吏把点燃的捻子插入董卓的肚脐眼中,点起天灯。因为董卓肥胖脂厚,“光明达曙,如是积日”。”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

    董卓一生粗暴,满怀私欲和野心。他从陇西发迹到率军进京cao纵中央政权,始终考虑和盘算的是如何满足私欲和野心。为了达到目的,董卓不择手段玩弄权术,践踏法律,破坏经济,残害人民,他的种种倒行逆施,造成了东汉末年政权的极度混乱,给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东汉政权日趋衰败、最终倾覆,虽然是由多种复杂因素所致,但是,董卓无疑加速和促进了东汉政权的衰败。董卓最终遭受群起而攻之的被杀下场,是应有的报应,作为历史的垃圾,他将永世遭到人们的唾骂和谴责。正如宋人苏轼所说:

    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相关歇后语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编辑本段]董卓之乱

    东汉末年地方军阀董卓奉调入朝后实行的暴政。中平六年(189)汉灵帝死,少帝刘辩继位,外戚何进辅政。何进与贵族官僚袁绍合谋诛杀宦官,不顾朝臣反对私召凉州军阀董卓入京。后因谋泄,何进被宦官张让等所杀。袁绍带兵入宫,杀尽宦官,控制朝廷。随后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并领何进所属部曲,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并吞其众。由此势力大盛,得以据兵擅政。他废黜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并自任太尉领前将军事,更封为郿侯,进位相国。又逼走袁绍等人,独揽军政大权。董卓放纵士兵在洛阳城中大肆剽虏资物,yin掠妇女,以致人心恐慌,内外官僚朝不保夕。初平元年(190)袁绍联合关东各州郡兴兵声讨董卓。董卓见关东联军势盛,乃挟持献帝退往长安,临行把洛阳的金珠宝器、文物图书强行劫走,焚烧宫庙、官府和居家,并胁迫洛阳几百万居民一起西行,致使洛阳周围“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后汉书·董卓传》),室屋荡尽。次年,董卓又授意朝廷封他为太师,地位在诸侯王之上,车服仪饰拟于天子。他还拔擢亲信,广树党羽,宗族内外,并居列位,子孙年虽幼小,男皆封侯,女为邑君。又筑坞于郿(今陕西眉县东渭水北),号“万岁坞”,积谷可供30年。初平三年四月,司徒王允与董卓部将吕布合谋,终于刺杀董卓。百姓歌舞于道,“市酒rou相庆”。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率兵攻入长安,赶走吕布,杀死王允,大肆报复,吏民死者万余人。随后李傕劫持献帝,郭汜扣留公卿大臣。不久,李傕为曹cao所杀,郭汜也为其部将所杀。经过这场动乱,关中地区二三年“无复人迹”,社会生产遭到严重摧残。

    [编辑本段]历史传记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一]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

    [二]汉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卓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军司马,从中郎将张奂征并州有功,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悉以分与吏士。迁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免。征拜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三]迁中郎将,讨黄巾,军败抵罪。韩遂等起凉州,复为中郎将,西拒遂。于望垣硖北,为羌、胡数万人所围,粮食乏绝。

    卓伪欲捕鱼,堰其还道当所渡水为池,使水渟满数十里,默从堰下过其军而决堰。比羌、胡闻知追逐,水已深,不得渡。时六军上陇西,五军败绩,卓独全觽而还,屯住扶风。拜前将军,封□乡侯,征为并州牧。[四]

    注[一]英雄记曰:卓父君雅,由微官为颍川纶氏尉。有三子:长子擢,字孟高,早卒;次即卓;卓弟旻字叔颖。

    注[二]吴书曰:郡召卓为吏,使监领盗贼。胡尝出钞,多虏民人,凉州刺史成就辟卓为从事,使领兵骑讨捕,大破之,斩获千计。并州刺史段颎荐卓公府,司徒袁隗辟为掾。

    注[三]英雄记曰:卓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

    注[四]灵帝纪曰:中平五年,征卓为少府,敕以营吏士属左将军皇甫嵩,诣行在所。卓上言:

    “凉州扰乱,鲸鲵未灭,此臣奋发暛命之秋。吏士踊跃,恋恩念报,各遮臣车,辞声恳恻,未得即路也。辄且行前将军事,尽心慰恤,暛力行陈。”六年,以卓为并州牧,又敕以吏兵属皇甫嵩。卓复上言:“臣掌戎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