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3章 泰渊旧人 (第1/2页)
作为高祖皇帝立国以来,冀州府从未有过的正二品大员。【】华年虽未亲临冀州府,却早已大名传扬在外。 无论华年为何到了冀州,冀州府上官佐、权贵、富绅,乃至包括临近的琨山驻军诸将领,对华年的态度与示好并没有一丝淡化。 说到底,身为当朝国舅爷,更是华皇后仅有的一位兄弟,华年与皇室的事,再如何也逃不出“家事”二字。 无论在帝国最高层那一撮人眼中,华年离京去往冀州代表着什么,在地方官员来说,更多的人看到的还是代天巡狩的华年,只见到了皇帝陛下的隆恩浩荡。 “上阵父子兵,打架亲兄弟。”华年与东方俊再如何,其中也有一位华皇后。 华年是大学士泰渊先生亲自送到冀州府上任的,这却不是帝国的旧例,只是泰渊先生想要这样做,东方俊便允诺了他可以这样做。 原本东方俊是打算命里人司少卿李泉送华年上任的,这才是帝国原本就有的循例。即便李泉相对华年来说,身微位低,但里人司离开了京都,代表的便是皇室的脸面。 在华年离京前夜,大学士泰渊先生亲往太和殿,主要要求亲送华年上任,东方俊怎会不应允。老先生已二十余年不曾离过京都了。难得有这样一番主动出行的打算,东方俊更是从禁军中抽调了两只大队,特此来护卫泰渊先生一行。 而这两只大队其中一队正是由禁军都尉郭伟领队,另一队则是由名为卫宏的禁军都尉带队,这卫宏虽不是禁军副统领蒋桂芳的高徒,却也是从东海驻军一步步走上来的军事中坚力量。为人耿直大度,与郭伟在京中虽极少往来,但绝不对做背人身后的“祸事”。 泰渊先生离京前,在皇宫里过了一夜。君臣二人在泰和殿偏殿对谈许久,更是同榻而眠就宿在了偏殿之中。 到了第二日晨间,旭日东升,东凌皇帝东方俊又留下泰渊先生在宫中用了早饭,这才在郭伟与卫宏的左右护卫下,带着两队禁军卫队,离了重楼门,出了凌京城。 华年更是早已带了家丁、护院与一应胥吏在京都大门处等候,等乘了陛下特旨车驾的泰渊先生到了之后,这才一同离了凌京城,在城外人员上马、货物上车,直奔元州方向,扬长而去。 从京都到冀远城,五日的光景,不长不短。还好冬日里不曾遭遇暴雨狂风,气候虽冷,但不会阻碍行程。 这一路上,华年不曾与泰渊先生同车而座,只是在午憩抑或晚休时,聚在一处,偶尔交谈几句。泰渊先生似乎并没有多少对华年感兴趣的意思,与华年除却几句寒暄,甚少主动交流。 这叫华年很是费解,不知若是如此,泰渊先生又为何要执意送他上任。 郭伟与卫宏沿途早已将车马队伍竖起了皇室大旗,更是有周边府县接应。这一路上自然没有遇到那些不开眼的盗贼。何况当今东凌,皇室握紧兵甲,也没有多少成的了气候的盗贼窝棚了。 泰渊先生车驾在元州府元尚城休息了一夜,元尚城太守袁以道乃是泰渊先生在高祖年间,科举考试亲选的头名会元,而今也已过花甲之年,但面对泰渊先生一直执学生礼。 这袁以道虽是官名在身,平日里也是一个深研学问的老学究,特别是泰渊先生十几年前提出的八股取士,正是袁以道这班人员从中推波助澜,才有了今日东凌帝国以“八股”为科举宝典的“风光无限”。 泰渊先生陪同华年到达冀远城之后,也未多做停留,只是陪着华年一起出席了冀州官佐恭迎新任太守的酒会。 不似左青突然出任卞州太守那般,华年要到冀州任职的事情早已在年后传开,前任太守王长当更是已将冀州各处官员信息明确告知了华年。 可以说华年未到冀州府,已有了一班忠实的拥趸。这场酒会自是在和谐中开始,在喧嚣中结束。 宾主尽欢的酒会进行着,只是大学士泰渊先生在酒席到半,便离开了。华年早有准备,酒会仍旧热闹欢喜。 却说泰渊先生离了酒会,一早就得到先生知会的郭伟、卫宏二人早已将人马集结一处。诸人方到冀州府时,已用过饭,更是早有冀州胥吏为诸人所骑大马喂食了上佳草料。 水足饭饱,人马精神抖擞。 早已得了华年命令的冀远军备王世杰,带了一队冀州驻军民团,亲自将大学士泰渊先生一行人送出了冀远城。 泰渊先生上了马车离开冀远城,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