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书院  (第2/2页)
    “沈傲,平乱候府的二公子?”    “正是。”    “文殊院学子,进去吧。”老人朝着院内指了指,随后扭过头来,看向沈秋词:“姓名?”    沈秋词微微错愕,摆了摆手道:“抱歉,我只是随行的,并非书院学子。”    老学究点了点头:“你也可以进去,不过非书院学子只能逗留三天,切记不要耽误太久。”    “多谢先生告知。”    沈秋词拱手一礼,跟在二哥身后入了书院。    天下间书院何其之多,什么红叶书院,秋山书院,但是若是单提书院二字,便指的是此处,历代儒家圣人,无论开辟了何等学说和儒道传承,暮年都会回到此处留下传承。    而每位圣人回到这里,又会为此处加固防护,譬如孟圣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赐福,又或者“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学院赏罚之本。    儒家的修行,不同于武者,也不同于其他修行道路,儒家并没有太多修行层次,只是单纯讲究立意与问心,念头通达,则一念入圣,超凡脱俗。    同样,普通孟圣这般人物,一言一行也自成规矩,颇有些言出法随的意味。    譬如孔圣曾在书院立言“子不语怪力乱神”,那么这数千百年来,未经许可,便再也没有妖魔鬼怪可以踏入书院半步,哪怕是妖皇涂山静也不行!    当然,这样堪称bug的能力自然也有弊端,顺天承运,掌握浩然正气者,向来不得长生,哪怕是那位儒道至圣先师也同样如此,个中得失,一饮一啄,自有定数。
    当然,藏书阁内也记载了许多其他修行道路,当今天下,公认的修行之法一共有八条,书中记载,从强到弱排列依次是——    儒、道、佛、术、巫、旁门、左道、武道。    旁门和左道并非是指的不入流的法门,也同样是威力强大的修行体系,只不过旁门是脱胎于术士,左道则是脱胎于道门。    譬如厌胜之法、五鬼搬运、钉头七箭这些术法便是出自旁门和左道两脉,只是这些术法大多用在邪路,所以这两脉的声名也一直不好。    但即使是这样,它们也依旧位列武道之上,有人的地方就有鄙视链,而在儒家眼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在儒家眼里,天下修行体系是这样的——    道门?    可圈可点;    佛门?    平平无奇;    术士和巫?    装神弄鬼;    还有不入流的旁门和左道!    什么,你说武夫?呸,粗鄙之辈!    沈秋词看完,心里颇不平静——    气冷抖,武夫吃你家大米了?!    随后又哑然失笑,到底还是儒家的藏书,如果去了太一道门,恐怕又是先有道祖后有天,两仪阴阳再分明吧?    摇了摇头,合上书,他已经在书院的公共藏书阁里呆了两天了,毕竟要闯荡江湖,总归是要多做些准备的。    而书院里有两个藏书阁,一个是藏书阁,另一个也是藏书阁。    只不过是一个是所有人都可以进入的公共藏书阁,另一个则是只有入了书院后山才能进入的传承藏书阁。    当然这所有人总归是有些限制的,首先你得被允许踏入书院。    将书放回架上,沈秋词推门走了出去,他和沈傲约好,要在这里等着对方通过考核,他才会离开书院去闯荡江湖……    而就在沈秋词刚刚踏出藏书阁,他翻阅过的书中,几道清光从内飞出,朝着书院深处激射而出。    书院深处,一所茅草屋内,一名白发老人正在挥毫泼墨,几缕清光在他身前停下,缓缓化作人形,朝着老人恭敬作揖:“参见亚圣。”    老人转过头来,看向这几道清光化作的人形,笑呵呵道:“是你们几个小家伙啊,说说吧,那孩子是个怎样的人,我倒是很少看见清玄那小家伙会如此夸赞一名小辈,更何况就连武穆也亲自交代过,要我照拂一二。”    清玄是魏如风的字,而老人则是当代书院的山主,几道清光则是藏书阁的书中之灵,沈秋词从踏入书院之日,就已经踏入了老人的视线内。    几名书灵缓缓称是,随后依次将自己对沈秋词的看法认认真真地讲了出来,老人则是放下手中的笔,静静倾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