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春雨欲来花满楼(1) (第1/3页)
第一卷:往世的飞花 第三章:春雨欲来花满楼 《现世纪》中记载:幼娘泪眼婆娑,对墨一道:“于君而言,妾身为乌米饭;然于世人而言,君方为那乌米饭,虽寡淡无味,却能饱腹抗饥。妾身才是那腌萝卜,天下和时可相得益彰,天下争时已百无一用……” 冰河解冻,林雾朦胧,云彩如纺织间的绸缎染着海棠红,山间的风也变得暖融融,吹醒了沉睡的冬虫。骑着黄牛的牧童,吹着牧笛走在林中,烟囱里的炊烟慢慢升空,飘向撑着船篙的艄公。土里蛹动的地龙,逐渐喧闹的胡同,稚子脸上的笑容,一齐赶走了冷冽的寒冬。 令仪听说阮诚一大早就出了村子,于是守在村口,看着村外的青山。 青山自然不懂少女的心事,只是矗立着,秀丽巍峨。 令仪心道:“我见青山多妩媚,然青山见我于囹圄。” 太阳快要沉进山里的时候,令仪看到远处的青山化为一个黑点向她走来。 青山自然不会变化。 来者正是令仪的掷果潘郎。 只不过却携着一个女子。 阮诚牵着幼娘走到村口,看到靠着村口牌坊柱子旁的令仪,问道:“令仪可是在等什么人吗?” 令仪不答,只是看着他牵着的海棠醉日的女子。 幼娘心思缜密,如何不懂少女的这般作态,但她并未出声,只是静静地看着她。 令仪红了眼眶,转头看了阮诚一眼,随后转过身去,头也不回地走了。从一开始地小步走,逐渐变成疾步快走,到最后竟奔跑起来。阮诚看不到的是,少女哭花了今早偷抹母亲珍藏多年胭脂的俏脸。 阮诚左手牵着幼娘,右手拿着一个厚长的黑布袋,从村口走过学堂,走过流经村子的小溪,走过那棵有些光秃秃却抽出新芽的大榕树,直到他的土坯房。 沿途的村民见了,无不驻足惊叹,那两个媒婆正坐在榕树下吃着馓子,看到路过的一对璧人,赞叹道,“这谁家哩闺女,真俊。”“是哩,跟先生合得来。” 两人一路上什么话也没说,直到进了房门。 “那女子等的是你。”幼娘说道。 “我知道。”阮诚点了点头。 “那你为何不让她当县长夫人。”身旁的人儿平静地问道。 阮诚笑问:“若她做了县长夫人,你如何自处?” “愿为媵妾(注:媵妾,指陪嫁的女子),跟随其后。” 阮诚转头看向幼娘,眼眸流光溢彩,笑道:“我已成了假县长,不能再做真昏官。” 晚饭时分,一夫一妇一丫头见到幼娘,不由得齐齐愣住,静姝手里的筷子也掉在了桌上。 农夫回过神来,没有多问,继续扒拉着碗里的饭菜。农妇却是拉着幼娘的手,一个劲地问道:“闺女叫啥名儿,是哪旮旯的银儿,今年多大哩,可是跟俺们先生搁一块儿哩……” 农夫开口道:“恁还没吃饭吧?赶紧坐下吃饭,囡囡去拿个碗。”“对对对,先吃饭,出去一天肯定饿坏了。”农妇应和道。 小丫头把碗筷递给幼娘,正欲开口,却被农夫瞪了一眼,立马缩了回去,快速扒拉了碗筷。 待到吃完饭,静姝瞪着眼睛在幼娘和阮诚脸上来回扫视,农妇拉着幼娘的手,看着她,赞叹道:“闺女长哩真不孬!” 静姝听了,对农妇道:“哥哥说了,夸人好看要用褒义词,”于是转过头看向幼娘,“姊姊,恁长哩真褒义词!” 阮诚忍俊不禁。 农夫也按捺不住好奇心,问道:“这可是先生哩媳妇?” 阮诚点了点头,道:“正是小弟夫人。” “咋个今天才带回来?”农夫问道。 “哦,是这样,”阮诚用食指轻轻拍打着桌面,睁着星眸,脸不红心不跳地解释道:“两个月前,我本是要带着幼娘上任扶柳县,经过前面的白马涧,想着稍作休息,于是叫随从支起铜鼎。我与幼娘正吃着骨董羹(注:骨董羹,指火锅。),还唱着清平调,突然就被强盗劫了。我的侍卫和强盗打成一片,混战中,我和幼娘被冲散了。这两个月我无时不刻不在思念吾妻幼娘……” 阮诚握住幼娘的手,接着道:“这不,我伤好得差不多了,便出去寻幼娘。我跋山涉水,飘洋过海,终于寻到幼娘。”说着,用幼娘的手擦了擦他那不存在的眼泪。 “太感人哩!呜呜呜……”同时擦眼泪的还有农妇和小丫头。 农夫黝黑的脸似乎更黑了,却没戳穿阮诚。 幼娘也不说话,就静静地盯着阮诚的脸。阮诚瞥见幼娘在看他,不敢与她对视。 良久,见阮诚的脸微微泛红,幼娘才收回目光。 农夫突然问道:“上任扶柳县?先生可是新来哩县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