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坦诚相见  (第2/2页)
说道:“好吧。我会帮你们保守秘密,回到朝廷也会尽力替你们掩饰。”    “多谢。”杨承应拱了拱手,“大人好好休息,我等不再打扰。”    “告辞!”    两人走出舱室。    沈光喜目送他们离开,拿出手帕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    大船靠岸后,杨承应吩咐早已提前等候的士兵,把粮食和银钱运到中左所。    同时,加派许尚率领一百士兵看守。    沈光喜不敢耽搁太久,等钱粮卸货完毕,便向杨承应等人告辞,乘船前往大沽口,再返回京师复命。    时间紧迫,杨承应没有在中左所歇息,当天便把中左所的兵丁按照名册进行了清点,清查出空额五百。    一个千户所本应拥有兵丁一千一百多人,直接少了一半。    杨承应趁机大发雷霆,拿出罗三杰给的手令,免了金州中左所千户的职务,让许尚兼任。    再按照五百人的数量发放军饷。    按照大明定制,在辽北兵月饷五斗米,杨承应发放给他们两个月的米粮。    发放剩下的,杨承应带着百余士卒运回金州。
    到了金州,他按照金州中左所的做法先对剩下的四个千户所清查缺额,再按照真实的士兵数量发放。    虽然知道这样做会导致储备粮食不足,但不给这些饿了很久的士兵发放米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后面的仗都没法打了。    给所有士兵发完粮食,剩下来的米粮,只有区区一千石。    除了米粮,还有豆五百石。    银,一千三百两。    这就是金州卫全部的家当。    通过发粮,杨承应直观掌握了士兵的数量。    金州卫下辖五个千户所,共计兵丁两千三百四十人,其中有一战之力的不到四百。    马匹三百,大多是瘦马,供骑乘而不能作战。    “看来接下来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编练士卒。”杨承应忧心忡忡地道。    “这恐怕不是可行之策,重新编练士卒,无疑是在更改祖宗之法。辽东巡抚刚刚上任,咱们可不能递刀。”    宁完我劝阻道。    杨承应也知道这个道理,但他坚持自己的想法:“那是以后的事,眼下当务之急是整编士卒,以备来日大战。”    宁完我还是反对:“事缓则圆,奴酋不会这么快打来。最要紧的是再去募集一些粮草,不然下个月士兵又要饿肚子。”    他说的是事实,虽然这次发放了两个月的米粮,但是只能是稍微缓解一下状况而已。    朝廷拖欠着大量的军饷,具体到个人,至少还有半年的米粮没有发。    现在发的这批米粮,明军士卒连还欠米商等债都可能不够。    两人正争执时,罗三杰阔步入内。    “杨老弟,宁先生,刚接到上面下达的命令,辽东巡抚王大人召我去辽阳询问军情。”    罗三杰一边说一边走,站定后,把公文递给杨承应。    争议暂时停止。    杨承应粗略的看了一遍,把公文给宁完我,笑道:“来的好快呀!”    “该怎么办?”罗三杰问。    “当然是见一面,我陪你一同前往。”    “好。”    “宁先生,金州就交给你了。”杨承应转头看向宁完我。    宁完我点头道:“没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