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回 产生矛盾  (第1/2页)
    取暖和吃饱,我选择后者。    这句话,杨承应从离开南关回到金州城都无法忘怀。    小冰河期,粮食锐减,战争频发,再加上朝廷和士绅大族的横征暴敛,整个辽东经济社会处于大崩溃的边缘。    导致辽东百姓困顿到极点。    杨承应回来之后,派人调查了一下情况,发现卖炭的情况很普遍。    似乎有人刻意在收购这批木炭。    田英娘捧着热茶进来,放在桌上之后,问道:“大人,还在想王二哥的事?”    “是啊,我现在满脑子都是这件事,心里有些难受。”    杨承应端起茶杯,小抿了一口。    “大人,辽东这些年都是如此,经常有饿死人的事发生,自从大人治理金州,这种事已经没有,这都是大人的功劳啊。”    “谢谢你安慰我。”    杨承应想起了一件事,继续道:“你也陪我走了一路,回家去看一看吧。”    田英娘一怔,“大人……您的晚饭怎么办?”    “我随便对付一顿就是了。你回家吧,明天早上再过来。”    “谢大人。”    田英娘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说出口,退了出去。    她前脚刚走,齐大壮后脚到了。    “大人,”齐大壮一脸歉意的说道,“俺听说百姓私卖官府发放的木炭的事,俺……”    杨承应笑着打断他的话:“不用抱歉。我知道,这样干的百姓不在少数,所以我打算扩大炭窑的规模。    让他们用木炭换取口粮,既能吃饱肚子又能有木炭过冬。”    “大人,您……您不怪罪他们吗?他们辜负了大人的一片美意。”    齐大壮感到意外。    “怎么会呢!”杨承应笑道,“我只担心百姓为了口粮贱卖自己手中的木炭。”    “俺会让他们放机灵点,别被害得太惨。”    齐大壮依旧快人快语。    杨承应却听出弦外之音,原来齐大壮早知道此事,只是没对他说罢了。    此话一出口,齐大壮也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    “到底怎么回事?”杨承应一脸严肃地问。    事情可以干,但不可以隐瞒。有了第一次隐瞒,就会有下一次。    齐大壮说了实话:“其实从烧炭第一天起,就有人把木炭偷偷的卖了换粮食。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觉得数量不多也就算了。”    “监守自盗!”杨承应的脸色非常难看。    齐大壮身上的义气既帮了他,也害了他。如果纵容下去,会让他愈发不知轻重,最后甚至死无葬身之地。    于是,杨承应故意沉着脸。    这还是齐大壮第一次看到杨承应脸上的表情,心里吓了一跳。    当初,双方兵戈相向,他都没从杨承应脸上看到这表情。    齐大壮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紧张的道:“大人,俺知道错了。这次回去,就好好的教训那帮兔崽子,绝对不让他们再这样干。”    “上梁不正下梁歪,你们偷卖木炭,让那些护卫你们周全的兵士怎么想?穷得要死的百姓更是难受,觉得凭什么你们可以卖,他们不能卖!”    杨承应冷着脸道:“大家都闹起来,好不容易稳定的金州又会出大乱子。你呀!不往深处想一想,也不和我提前商量一下。”    “大人,全是俺考虑不周。这次回去,俺一定教训他们。绝对不再偷炭,求大人再给一次机会。”    齐大壮越想越后怕,彻底的慌了。    “我不是不通情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