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二章 再来点专家 (第2/2页)
严格遵守国际条例,甚至连高风险的驱离动作都不敢做,而是谨慎地跟我们保持距离,之前有关巴伦支海手术刀的传言,应该是谣言。” “另外,他们对我们的行动表现得极为克制。” “在EP-3E接近警戒线时,我们的人确实受到了严厉的警告,但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打开火控雷达” “当然,也没有开火。” “也许是因为我们并没有跨过那条线?” 康耐特插嘴问道。 “不,当然不是。我相信,哪怕我们因为种种原因误入他们的领空,只要不表现出明显的第一,他们也是绝对不会动武的。”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两国目前还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嘛.......“ “现在的他们,实在是打不了这样一场仗的。” “我还是那句话,他们手里有什么?靠什么来对抗?是靠玩具一样的战斗机吗?还是靠海面上那些小渔船?” “本来我以为,他们有可能会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奋力一搏,但现在看来,他们连这样的勇气都已经丢掉了。” “所以,这就是我的安全感。” “面对一个落后又懦弱的对手,我们总是会有更多的空间......” 听完他的话,康耐特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谨慎地说道: “他们可不一定是落后的。” “根据我们的情报,AL-31FN项目被极为坚决地终止了。” “有消息说,华夏方面启动了一个代号为‘二十二号项目’的新项目,似乎与新型航发有关。” “二十二号项目?从这個名字里什么也看不出来啊......你们就不能再挖得深入一些吗?” 康耐特无奈地笑笑,回答道: “光是拿到这个名字就已经不容易了......想要知道内容,我们也许需要几年的时间。” “不过,各种证据表明,这确实是一个航发项目,只是具体的内容无法获取罢了。” “搞航发......华夏人真是异想天开。他们的领导层居然会通过这样的一个计划?” 里昂嘲讽地问道。 “如果不通过的话,这项目就不会存在了。” “当然,你的看法是对的,在AL-31FN引进项目被叫停时,华夏内部大部分专家学者对自研发动机都持反对意见,甚至还有一个资深专家接受了采访,分析了当前的华夏的技术现状,说明为什么不能在现在搞航发。” “你知道有趣的点是什么吗?” 康耐特卖了个关子,里昂不耐烦地说道: “我不知道,快说!” “有趣的是,这个专家的意见,跟我们在网络上检索到的某个来自华夏某个传统军工大学的大学生提出来的意见很雷同。” “从时间上来看,那个专家应该是偶然看到了大学生的发帖,就直接搬到电视上说了。” “.......这样的人也是专家?” 里昂难以置信地问道。 “当然是,而且是华夏国内威望很高的飞行器专家。” “那就是说,虽然他抄了大学生的意见,但起码这个意见是可信的咯?” “没错。” 康耐特点头回答。 “所以结论是什么?伱能不能一次把话说完?!” 康耐特无奈地摇了摇头,开口道: “结论其实很简单。”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基本可以确认,AL-31FN被叫停,确实是因为华夏方面启动了新的项目。” “这个项目一定是建立在某种技术突破的基础上的。” “但是,以华夏现在的基础科研水平,单点的突破并不能支撑一个项目完整落地。” “所以,这个项目的产品,也许最终会成为像WS-10那样漫长的拉锯战。” “当然,时间也不会拖那么久。” “也许,在5年之内,他们就会拿出成品----这是对他们最乐观的估计了。他们自己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个过程需要10年以上。” 里昂点点头,他想听到的,也就只是这个数字而已。 “10年,那时候我都开始老了。” “我倒是希望他们能快一些,那样才有意思。” 康耐特笑了一笑,随口说道: “我只希望像这样跑到电视上暴露自己弱点的专家多一些,虽然不能完全相信,但他们透露的信息确实给我们省去了很多麻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