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王佐之争,郭嘉计说荀彧 (第2/2页)
王佐之才,若无王,何来佐? 郭嘉说青州没有荀彧的位置,是因为青州有郑平在,短时间内荀彧的才能几乎是得不到发挥的。 除郑平外,还有刘惠、赵昱、张昭、张纮等当世英才。 即便刘备再敬贤,也不可能荀彧一去就让荀彧位居众人之上。 那荀彧在青州和在邺城,又能有什么区别呢? 荀彧目光微凛:“那另一个英雄人物又是谁?” 郭嘉将酒樽的酒水一饮而尽,眼中多了几分惊叹:“另一位,便是谯县曹cao曹孟德。” “熹平三年,孟德公出任洛阳北都尉,立五色棒严肃法纪,杖毙了蹇硕叔父。” “光和三年,孟德公出任议郎,上书替窦武等人申辩,足显其清正之心。” “中平元年,孟德公出任骑都尉,跟随皇甫嵩征讨颍川黄巾,屡有战功。” “调任济南相时,为了整饬吏治,直接奏免十分之八的长吏,致使济南国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中平五年,灵帝设西园八校尉,孟德公又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初平元年,群雄会盟讨董,孟德公代理奋武将军,在盟军踌躇不前时,唯有孟德公孤军西进,虽然被徐荣在荥阳击败,但孟德公的勇烈果敢亦令人钦佩。” “如今驻兵东武阳招兵买马,不忘西进勤王之志。此人,亦可称之为英雄豪杰!” “最重要的是,孟德公麾下,还没有一个智谋之士能替他出谋画策!” 相对于刘备,郭嘉更看好曹cao。 尤其是现在的曹cao,麾下还没有智谋之士,只要一去就能被奉为真正的上宾。 不是袁绍那种为了虚名而拜的上宾,而是如刘备待郑平一般诸事都能商议的上宾! 但凡有大才的,都希望被辅佐的明主能多听自己的意见。 郑平如此,郭嘉如此,荀彧亦是如此! 因此,在听到郭嘉说曹cao麾下没有一个智谋之士的时候,荀彧心中已经有了选择!
但荀彧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有些奇怪的看向郭嘉:“奉孝如此推崇孟德公,为何不直接前往东武阳投效?” “以你之才,当孟德公的谋主,也未尝不可。” 郭嘉摇头笑道:“文若兄你可别抬举我了!让我当个帐前吏还行,当谋主我可没这本事。” “我所学偏向于参赞军务、评断时务,但也仅限于此。” “要当谋主,不仅要能镇国家、抚百姓、给馈晌、不绝粮道;也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更能调兵遣将、御敌于外。唯有文若兄这般的王佐之才,方能胜任!” “待文若兄助孟德公立足,再向孟德公引荐我,那才是我施展平生所学的时候。” 荀彧一愣,随即笑道:“奉孝啊,你说这么多,不就是想让我先去考校下孟德公是否是你心中的明主吗?” “你来了邺城许久,一直都在郭公则门下,既不出仕韩文杰,也不出仕袁使君,连出谋献策都情愿让给郭公则,看似郭公则占了便宜,实际上是你在借郭公则来考校韩文节和袁使君是不是你心中的明主。” “现在,你又想借我之手去考校孟德公,你也太精了些。” 郭嘉被识破心中想法,嘴角泛起黠意:“文若兄,我跟你不一样。我要名声没名声,要家世没家世,这择主自然不能朝三暮四啊。” “倘若贸然择主,然后又觉得这人不是心中明主就离去,岂不是成了朝秦暮楚的小人了?” 荀彧无奈:“那奉孝的意思,我就能朝三暮四了?” 郭嘉哈哈大笑:“文若兄,我只是给你推荐了两个英雄豪杰,这去与不去,皆在于你。我可没让你朝三暮四啊。” 荀彧端起酒樽,仔细斟酌衡量刘备和曹cao。 诚然。 以刘备目前的表现力来看,是比曹cao更值得投效的。 而曹cao过往的表现力虽然精彩,但跟袁绍、张邈的求清名的方式其实都差不多的。 并不算太出奇。 但曹cao比刘备更值得投效的地方在于,曹cao目前没有一个真正能出谋画策的,而荀彧又有替曹cao擘画大事的能力! 良久。 荀彧起身,显然已经有了答案。 “奉孝,账我替你先付了,饮酒要适度,也不要总是迷恋于温柔之乡,会早夭的。”荀彧善言劝谏。 郭嘉笑道:“文若兄,我就这点爱好,改不了!这人生在世,快活一天就赚一天,何必非得长寿呢。歌舞精彩,美酒沁脾,文若兄慢走,我就不远送了啊!” 荀彧无奈摇头,整了整衣袖,离开了雅间。 在荀彧面前盛赞曹cao,是郭嘉故意的。 早在颍川的时候,郭嘉和荀彧就跟郑平有过一段时间的交游。 那个时候的郑平,背负康成公之子的名号,年未及冠就出游天下,来到颍川的时候更是挨个儿的拜访了不少的颍川俊才。 可谓是名噪一时。 然而当时的郑平内秀于心、藏拙于外,少有人知道郑平的真正才能,如郭图等人都以为郑平是在沽名钓誉。 毕竟郑平拜访的时候,都会加上“家父讳玄、表字康成,乃是北海大儒”,借父扬名的用意太明显了! 唯有郭嘉、荀彧等少数人杰见识过郑平的真才实学。 郭嘉对荀谌说不想去青州的理由是青州禁酒,但那只是郭嘉敷衍荀谌的借口罢了。 真正的原因,是郭嘉并不想屈居于郑平之下! 但郭嘉自知所学太偏,不及郑平涉猎全面,想要如郑平辅佐刘备立足一般让曹cao崛起是很难办到的。 恰好此时,荀彧来了! 荀彧跟郑平一样,同样是家学渊博,涉猎全面。 不仅军政全通,又有荀氏一门的名望,能聚世家贤士,亦能断言大势,是真正能跟郑平相提并论的王佐之才! 郭嘉低头,晃着空了的酒樽:“北海郑显谋,颍川荀文若,不知你们这两个王佐之才,谁又会更甚一筹呢?” 尴尬这章争议挺大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