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二章 (第1/2页)
接下来的一年,政局变幻,令人目不暇接。 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制颁于天下。 九月庚辰,太后可皇帝及群臣之请,壬午,御则天楼,赦天下,以唐为周,改元,上尊号为圣神皇帝,以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立武氏七庙于神都,立武承嗣、武三思、武攸宁等为王。 李府后院,李荣接到李实传信说李晦病危,忙从西苑军营驱马回府,赶到李晦床前。 此时的李晦半躺在床上,面色苍白,身披锦被,背靠着绵枕,眼中看着李荣,充满慈祥之色。 “该说的都说过了,我很欣慰你能走出一条更为光明的道路,跳出权力斗争的漩涡,比我强。”李晦咳嗽了几下说道。 “没有父亲您的教导,我走不到今天这一步。”李荣说道。 “照顾好阿黛妮,她是个好姑娘,”李晦说道,“我死之后,将你娘的骨灰与我合葬。我之一生辗转塞外,没去过南海,西疆,你带着秋水琴音代我去这些地方。” 说完,李晦头一歪,倒在枕畔。 “父亲!”李荣摇晃着父亲的身体哭泣道。 虽然李荣的灵魂来自后世,却是一个慢慢觉醒的过程,自小起父亲李晦在他身上倾注了若大的希望和精力,教他习武,后来还帮助李荣研习功法,李荣能融合金刚伏魔真气和柔水真气两种佛道两家最顶尖的玄功,李晦功不可没。 “少主节哀!”葛威德站在一旁轻声说道。 良久,李荣止住哭声,站起身来,抹去眼角的泪滴,这是他最后一次哭泣,为了逝去的爱他的人。 “父亲临终前向皇帝的上书在那里?”李荣问道。 “在书房,少主可持之呈上。”葛威德说道。 “我会去取,通知伯父、叔父那里及各家亲朋,”李荣吩咐道,“另外准备回长安。” 李家的祖地在长安,李晦的尸身肯定要运加长安安葬。 “是,”葛威德躬身说道。 李府门前挂起了白色灯笼,昭示着名列天榜第二位的一代剑客“剑侯”李晦过世。 洛阳城外,上阳宫,武则天在这里接见了李荣。 “你父亲母亲的婚事为朕首可,并亲自为他两人赐婚,郎才女貌,恩爱非常,二十年过去,一对璧人先后逝去。”武则天身着金线织就的龙凤锦衣,负手而立,轻声说道。 “先父曾给我讲过此事,多亏圣神皇帝玉成,才有臣之今日。”李荣谦声说道。 不论武则天出于何种目的,撮合李晦夫妇。李晦夫妇仍是出于感情结合到一起,没有他们就没有李荣。 “你父上书限制酷吏,除旧布新,一显新朝气象。”武则天叹道,“临终前还忧心朝局,可谓忠臣。” “圣神皇帝乃万民所系,圣心独断,必可开创一番盛世,不逊贞观之治。”李荣高声说道。 武则天的治政之术不比权谋差多少,在她当政期间,提拔重用了不少人才,这些人日后大都名闻朝堂,像姚崇,宋景就是此时登上高位。 “承你吉言,回去安葬你父,你的职位朕为你留着。”武则天挥手说道。 “多谢陛下!”李荣躬身说道。 离开上阳宫,李荣又去往军营交待遗留的事宜,直到日暮时分才回到家中。 得知李晦去世的消息,狄仁杰、程伯献等李晦生前的好友至交纷纷前来吊祭,连武承嗣,武三思及朝中宰相以下咸来拜祭。 整整三天,李荣身着麻衣丧服,接待前来吊祭的宾朋,忙得不可开交。 夜里消失多时的鬼王李淳风不知怎么来到李府,跟李荣在秘室中进行了一番密谈。 通往长安的官道,一行五六辆马车缓缓前行,护在马车旁边十余名骑士策马跟随,前后都有骑士警戒。 走在前面的李荣忽然一拉缰绳,跨下骏马停住步,他挥手令车队暂止,翻身下马,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