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江东舆论 (第2/2页)
微一想就明白了.这群江东世家的人,大概是在孙权那边迟迟得不到明确的答复,打算釜底抽薪,先搞定诸葛亮,最好直接把人赶回江夏去最好。 而张溪呢眼睛都开始发亮了。 这是要“舌战群儒”了么?! 对吧,对吧,这是演义线的“舌战群儒”吧?! 感觉这趟江东果然没有白来呢,能看到这样的名场面。 当然,张溪也清楚,历史线上是不存在什么“舌战群儒”的。 江东决定抗曹,是诸葛亮帮孙权算清了政治账,周瑜帮孙权算清了军事账,孙权自己下定决心抗曹的这是孙权的闪光点,跟外人没太大的关系。 但.万一这个世界这时候就走了演义线呢?! 不然他张昭吃饱了撑的,请诸葛亮和张溪参加什么江东文会干什么?! 读书人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读书心得么?! 反正张溪是不会觉得张昭有这种闲工夫,江东的世家们也不会有这种闲工夫。 而且,就现在江东的舆论情况来看,江东世家确实是不希望孙刘联媚达成的,在孙权没有真正召见诸葛亮前,也确实有必要跟诸葛亮“交流”一下,让他知难而捅然是最好的。 很显然,鲁肃的想法跟张溪一样,也觉得这个文会不是什么好东西,很显然是江东世家要为难诸葛亮。 但这种明面上来的文会,诸葛亮是不能不参加的.不参加就代表着自己学识不精,也代表着诸葛亮怕了江东世家。 而诸葛亮又是刘备正使的身份,他如果怕了江东世家,还有什么脸面在孙权面前提什么“孙刘联盟”?! 所以,这次的文会,诸葛亮必须去。
鲁肃也知道这点,所以他能做的,就是跟着诸葛亮一起去,万一江东的人过分了,他还能帮着转圜一下,不至于真的让诸葛亮下不来台,影响了后续的联盟事宜。 至于张溪也得去啊,他好歹是副使,也是在邀请名单上的。 不过张溪觉得,有诸葛亮这个箭靶子在,自己应该就是去看个热闹就好。 到了文会当,张溪跟随诸葛亮去了张昭在柴桑的别院,在哪里,果然见到了一群“严阵以待”的江东名士们。 一开始也没有那么剑拔弩张,张昭还是很有一个长者的气度,带着诸葛亮和张溪两个人,给他们介绍在场的江东名士们。 虞翻,陆绩,严畯,薛综,张温,步骘,顾雍,骆统,程秉等等,这些人一个不少,都在。 江东四大世家,顾陆张朱,除了朱家主要走武将路线外,剩下的三家代表都在。 顺带一提,张昭不是江东张家的人,江东张家的家主是张温.张昭其实算是淮泗集团的人。 这就很搞笑,一个淮泗集团出身的人,甚至可以是淮泗集团文饶一把手,带着一群江东世家出身的缺投降派.真不知道张昭是怎么想的。 互相介绍完毕后,相互落座,然后张昭开始对诸葛亮发动了进攻。 “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 得,这个熟悉的开头.张溪已经等不及看诸葛亮开喷了。 果然,诸葛亮也是回答,“此亮平生可之比也。” 再然后,张昭开始质疑诸葛亮,刘备没有诸葛亮的时候还能纵横下,可有了诸葛亮,却连战连败,诸葛亮根本不能与管仲乐毅相提并论。 然后诸葛亮就开始解释,一套重病不能下猛药的理论下来,解释了刘备的溃败事出有因,再自己用兵,博望坡烧了夏侯惇,长坂坡大败虎豹骑,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名声。 张溪本来听着津津有味,也乐意看着这群江东人士一个个的上来自取耻辱但看着看着,突然发现好像有哪里不对。 以前看原着也好,看电视剧也罢,在这里总是感叹诸葛亮的言辞犀利,里面的很多话,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尤其是“君子儒”和“人儒”的那一段,真的非常的经典。 但现在身临其境了,张溪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这群江东文士,不应该是阻止孙刘联媚么?! 既然是阻止孙刘联盟,那重点不应该集中阐述刘备是多么的不行,不是曹cao的对手,又或者曹cao多么的伟大,你刘备自己找死别来拖着我东吴么?! 怎么从一开始这帮人就抓着诸葛亮是不是有管乐的能力事儿呢?! 全程看下来,也就只有虞翻和陆绩到了一点点子上,但依然被诸葛亮轻轻接过,压根没机会借题发挥到刘备身上。 所以.这到底是针对孙刘联媚文会,还是针对诸葛亮的文会?! 江东的人,不会那么无聊的非要跟诸葛亮比比谁更聪明吧.比赢了又有什么好处呢,现在的诸葛亮可没有多大的名声啊。 如果不是针对诸葛亮的话.那问题出在哪儿了?! 张溪不由自主的,就看向了坐在主位上,这时候一脸微笑,让人看不出心思的张昭。 好像就是这个家伙,开头就把话题带跑偏,上来第一个质疑诸葛亮有没有管仲乐毅一般的才能吧?! 所以.张昭的立场,到底是什么?!他真的是投降派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