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九章 地域之争 (第1/2页)
就跟益州人不待见东州人一样,荆州人同样不待见益州人。 这事关切身利益,有些事情是不能妥协的。 如今天下大乱,战乱时期,有北地世家南下避乱,这种事情是无法避免的,各地世家看在大家都是文化人的份上,也会展现风度的接纳这些流亡世家。 当然,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尽情的隐匿人口,兼并土地。 但如果这些流亡世家要选择出仕地方官吏,跟本地人争抢官位,本地世家自然是不能忍了。 刘表还好点,因为是靠着本地世家起家的,在这方面不敢做的太过分,因此荆州虽然也有不少的外来世家,但荆州的上升通道基本都是被本地世家所掌控的。 但刘焉是杀进益州的,益州人根本不待见这个外来的州牧,刘焉不靠东州人的帮忙,根本坐不稳益州牧的位置。 这就造成了益州内部有东州人和益州人的对立,并且这事儿就成了历史遗留问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刘备的入川。 这种情况,就住在隔壁的荆州人都看了几十年了,还能看不明白么?! 因此,张溪一说要让李球和张嶷两个人担任南郡的郡丞和司马,马良和伊籍自然是不能同意的。 郡丞,是一郡副手,张溪要是出点啥特殊情况,比如外出征战,或者是因病不能理事,一郡决策就全都掌握在郡丞手里。 而司马更不用说,平日里负责稽查监督军中事务,一旦有战事,郡守如果不亲自领兵,那么司马就是领兵的第一人选。 这样重要的官职,荆州人怎么可能会允许让外地人占据。 再者说了,南郡的大部分中低层官吏,全都是荆州世家的人,这些人能允许两个外乡人在自己头上发号施令么?! 这事儿的问题,比荆州官吏缺人还大,由不得马良和伊籍不苦劝。 这俩也是没办法,他们自己就是荆州人啊。 荆州世家间内部有矛盾,怎么商量怎么斗都可以,大部分世家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只要关起门上吃顿饭,说不定矛盾就解决了。 但外人到本地来抢利益,抢官位,这种事情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如果这俩人放任益州人担当高位却不加以劝阻,本地世家要是知道了,这两人在荆州世家内部的人缘,也就彻底没了。 马良和伊籍自然是苦苦劝告张溪,让他收回任命。 张溪差点给气笑了。 合着你们荆州世家不肯拿出人才来填补官吏空缺,跑来找我诉苦,我这边只是任命了两个益州人当官,你们又觉得不可以了?! “若此,该如何是好?!”张溪似笑非笑着,看着马良和伊籍,问道。 马良顿时语塞,伊籍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有些话,不必挑明了,大家都懂。 但张溪不仅要他们懂,还要他们拿出办法来。 因此,张溪想了一下,说道,“季常先生,溪昔日曾听闻荆州有传言,马氏有五常,皆大才也。如今荆州官吏不足,值此非常之时,还请先生劝说族中兄弟子侄出仕主公,解此燃眉之急。” 马良顿时坐蜡了。 马氏有五常是没错,但说实话,马家固然是看好刘备,族中最好的人才也都出仕了刘备,但马家到底没有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刘备身上。 马良和马谡是出仕的刘备,马家老二老三可是去了襄阳曹军那边的。 这年头世家分头下注,又不是只有马家一家。 但现在张溪居然把这个话放到了明面上,让马良动员他二弟三弟出仕上哪儿动员去?!襄阳么?! 这话就让马良没法接了,只能拱手行礼而退。 马良走了,伊籍看看情况,发现张溪也不是真的生气了,这才对张溪劝说道,“元长,何必如此挤兑季常世家大抵如此,元长又非不知。” 张溪到底要给伊籍这个一直帮助刘备的元老一点面子,叹口气,说道,“伯机先生,非溪无礼,只是如今荆州,当真会缺少三十余“掾”“史”之才?!” 伊籍也是叹气,这事儿吧.世家就这个德行,你能怎么办?! 说真的,伊籍家里也就是因为有能力的人太少,否则伊籍家估计也会两头下注,不会跟定刘备一个人的。 “然此事,终究是要有解决之法吧!”伊籍叹完气,对着张溪说道,“秋收时令在即,纵使我等加倍努力,亦至少需要十余人担任“掾”、“史”之位,否则真会耽误正事,望元长三思啊。” 说完这些,伊籍也是拱手而退,留下张溪一个人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