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九章 赴约文会 (第1/2页)
对江东,关羽现在可没有任何一点小瞧的意思。 而且自从荆南一战后,关羽也不可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他很清楚孙权对荆州的贪得无厌,也明白所谓的盟约,不过是曹cao势力太大之下的权宜之计而已。 因此,其实这时候的关羽,都不用张溪叮嘱提醒,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对江东的警惕。 张溪一看关羽这态度,就知道自己不需要多说,跟二爷喝完拜年酒之后,就回家去陪老婆了。 大冬天的,除非必要,这年头就是官员贵族,也不愿意出门。 但是嘛,有时候这个“必要”,总是会找上门来的。 正月还没过呢,张溪的府上有人来拜访。 来人是司马徽的书童,来拜访的目的,是邀请张溪前往司马徽的府上,司马徽说是要跟张溪讨论一下学问的问题。 张溪就纳闷了,自己一个寒门出身的人,一本家传《礼记》都没有读透呢,司马徽这种名士大儒,会跟自己讨论什么学问?! 瞎扯淡吗?!这个自己倒是擅长。 但人家大儒来邀请你,你还不能不给面子不去。 而且去了也有好处,就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当世大儒都跟张溪探讨学问,那张溪的声望起码能上涨五个百分点。 所以嘛,张溪带上小七宝,拎着大包小包的礼物,上门去拜访了。 到了司马徽的府邸,张溪不仅仅见到了司马徽一个人,还有庞,黄,廖,李四大南郡世家的代表们。 而且居然还都是家主亲临,在荆州地面都是跺脚抖三抖的存在,张溪也不敢怠慢,一一行礼问好。 然后吧,司马徽坐在主位上,就真的开始讨论学问的问题了。 那一阵引经据典的,闹得张溪听的云里雾里,完全不明白这些人到底在讲什么。 但很神奇的,以往这种情况吧,世家大族多少会表现出一些不屑的表情来,毕竟就张溪这个“不学无术”的样子,当场被嘲讽都算是正常现象,表达不屑都算是人家有涵养了。 但这次,四大世家的家主和司马徽,从始至终都是笑呵呵的,一点都没有鄙视张溪的意思。 张溪正坐着听讲,听到腿都快麻了,司马徽这才呵呵笑着,说道,“近日,偶得一些西川大儒之作,徽日夜研读,倒也受益匪浅。今诸公皆在,徽亦有心请教,请诸公拜读西川儒者大作,不知可否?!” 四大世家的家主也跟着附和说好,就张溪听了一愣。 益州那边的人的着作,那不就是自己前段时间送来的好几大箱子书么?! 顿时张溪精神一震,以为司马徽这是要打广告,为岳麓书院的招牌打响第一炮呢。 但随即,张溪发现不对劲了。 司马徽命人摆出了放书的箱子,露出了纸质的书籍四大世家之人,一个个都“赞叹不已”。 赞叹这个用纸做的书,携带方便,印刷整齐,实在是难得的精品。 嗯,理论上,这个反应也不算错,但是吧这帮人的演技太假了,嘴上说着“奇哉,妙哉”,但实际上,没一个人的眼里有这种情绪流露出来的。 张溪稍微推理一下,就知道了——这帮人,肯定是提前见过这些纸质书了,早就“奇哉,妙哉”过了。 其实张溪想的也没错,这些人确实是看过这些书籍了。 正月初五的时候,司马徽组织了一个聚会,一来是跟荆州的世家们维护一下关系,另一方面,也是拿到了新书,要显摆一下。 司马徽到底只是名士,不是一方大势力的家主,他考虑的问题没有那么深远。 但这帮应邀而来的世家们,在看到司马徽一整箱纸张书籍的时候,场面安静的能吓死人。 司马徽知道纸张做书对世家的冲击会比较大,但他也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大。 而世家们在请求司马徽同意后,翻阅了这些书,首先注意到的不是书上的内容,而是书上排版精美,整齐划一的字体.这又是一个更加不得了的事情。 一个人的书法造诣再高,也不可能抄录一本书的字体都能保持一致,况且这些书中的字形僵硬,充满匠气,没有灵魂,显然不可能是手写的。 世家们通过这一本书,想到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没心思跟司马徽讨论学问的问题。 在搞清楚这些书的来源是益州成都后,一群世家全都默然不语,这个文会自然就不欢而散了。 世家们搞清楚了书的来源,意识到这是刘备有意的作为后,就知道自己这边没办法去阻止这个事情的发生了。 回家后,南郡世家们但凡有能力的,全部派出了仆从,前往益州打探纸张这事儿的虚实,并且要求仆从,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抢在第一时间搞清楚状况。 这一来一回的,不知道跑死了多少马,总算是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搞清楚了所有事情。 当然,有跑死马匹,从益州到荆州一月来回能力的人,也就是上面说到得四大家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