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番外 How to 穿越 ?  (第1/2页)
    “阿嚏!”何浩东在睡梦中被冷醒,睁开惺忪的眼睛,他揉了揉鼻子。    这鬼荒漠,白天热得要死,晚上又降低到零度以下。    何浩东忍不住抱怨,为什么这里会出现一座西周时期的无名古墓?    何浩东翻身起床,穿好厚实的防寒棉服,身体的温度勉强回升了一点。他走出帐篷,提上帐篷外的考古工具向挖掘地点踱步而去。    大泥坑中,几十人正小心翼翼地刨土,其中一位白发老者从弯腰的姿态换成挺胸的姿态,发出一声费力的嘶吼。其他人见怪不怪,埋头继续刨土。    老者的视线刚好撞上赶来的何浩东,“小东,这么早就起来了。”    “您快别寒碜我了,比起您我这是懒了。”何浩东下到坑底,“进程到那一步了?”    “再有一小时,就到墓道口了。”老者欣然回答。    休息不到五分钟,老者又弯下腰继续从事挖掘工作。    何浩东心里不免产生崇高的敬佩。    老者是他的博士后导师周教授,中国考古界泰斗,年过古稀却仍站在考古的一线上。    六点钟,当太阳的第一缕阳光射到坑底,周教授小心地刮下最后一层夯土,封墓石的模样完整显露了出来。    其他考古人员纷纷汇聚到那里,眼中无不充满惊叹,嘴巴张得老大。那块封墓石上的浮雕完全可以用巧夺天工来形容,放到黑市上,足以令一个家族几代人生活无忧。    “都别看傻了,更精彩的还在这块石头下面。”唯一平静的周教授提醒大家。    支起吊机,随着封墓石的一点点拔起,众人的心紧张到了极点。    黝黑的墓道口露了出来,仿佛秘密就在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何浩东开启大功率鼓风机,将风口对准墓道口。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换气,墓室里的空气终于可供人呼吸。    在周教授的带领下,包括何浩东在内的十名强壮的男性考古人员率先进了去。    走了差不多十五分钟,通道到了尽头。    尽头处是一个偌大的石室,墙壁,地板都光滑无比。很难想象五千年前的古人是怎么做到的。    石室的中央是一座五米高的石座塔台。台上,一尊半人高的巨鼎正端正的摆放在那里。    周教授见到那尊鼎,脸上难以抑制的露出激动的表情。“快,到那去!”    众人登上塔台,来到那尊巨鼎前。    几乎每一个人都呆住了,虽历经千年,鼎上的花纹依旧栩栩如生,即使是现代工艺也达不到那样的高度。    何浩东看到鼎上的花纹,绘着山川河流,但不属于中国任何一个地界。    “教授,这是唯一的那尊没被找到的九鼎之一?”何浩东问。    “是的!是的!加上二十年前楼兰找到的那尊和秦始皇陵里发掘出的七尊鼎。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九鼎’终于找齐了。”周教授激动万分。    “事不宜迟,我们几个一起将它搬运出去。”何浩东建议。    “没错,尽快运回首都才好。”周教授也认同。    何浩东和其他人翻出工具,将青铜鼎包裹好避免磕碰。    众人抓住鼎脚鼎耳一齐用力,把它抬上了搬运推车。    再出古墓,已经是中午十二点。    火热的日光照耀在青铜鼎上,在外面等候的人同时惊呼声起,接着是热烈的掌声。    激动的掌声持续了好一会停止,考古人员就静下心来对青铜鼎进行后续的测量和记录。周教授总是处在第一线,他正拿着小刷子给青铜鼎拂去上面的灰尘。    不到十分钟,周教授就有了新的发现。    “小东,到这里来。”周教授喊道。    何浩东很快地走到他身边。    “你看这是什么。”周教授指着鼎内侧壁的一处,那里有多列竖直平行的凹陷。    “这是?金文!好清晰!”何浩东震惊道,这尊鼎内的金文是他见过金文中最清晰的,比大虞鼎还清晰。    “咱两比比,看看谁先破译。”周教授玩起小儿性子。    “好。”何浩东马上拿出纸笔在上面勾画。    五分钟过后,周教授问了句:“我推出来了,你呢?”    “嗯,行了。”何浩东回答。    “你这个中国政治历史双博士不赖吗。你先说。”    何浩东把推出来的字一一念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