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五七章 剑道之悟,静修突破 (第3/6页)
/br> 面对这样的敌人,自己掌握的这些御剑术,能够斩杀对方吗? 他心中推演着,最终的结果是,也就风花雪月之中的“月剑式”以及cao控地力的剑式能起到一些作用。 除此之外,其他所有剑式,全都无能为力。 但是,再仔细一想,无论是月剑式还是地力剑式,真正起到作用的,是月剑式中包含的神魂攻击,以及地力剑式中对地力的娴熟掌控。 与其说杀伤敌人的是御剑术,更准确的说,还是他对神魂、地力的造诣深湛认知才取得了如此成果。 这不是御剑术的功劳。 所以,单以御剑术论,他对深潜在地下的敌人是无能为力的。 他迄今所掌握的所有御剑术,都严重依赖于这片虚空。 离了它,他的御剑术和完全废掉也差不太多。 而虚空,只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广袤的大地,无垠的水域,岩浆熔岩,冰川雪域等等。 所以,孟周很自然的就想到,御剑术的下一步成长方向,应该是拓宽其领域。 让那些不同的环境,不再成为其限制。 直到,在任何环境,任何地点,御剑术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倚仗。 而不是这个环境很灵,甚至威力无穷,可若换一个环境,就直接不灵,想想都觉得不靠谱。 “所以,我能创出一门可以在大地之下任意施展,不受丝毫限制的御剑术吗?” 当这个念头升起的刹那,孟周心中就有了一个判断。 若真有这样一门御剑术,其施展形式,一定和施展土遁术有着某种相似性。 不能是寻常御剑术那般,将大地当成一种阻碍,遇山摧山,遇地劈地,横冲直闯的那种。 而是应该如同土遁术一般,可以完美的与大地环境融为一体。 在可爆发出强大威力的同时,不仅不将大地视为阻碍,反而以之为助力,这才是这种御剑术的正确打开方式。 “再提炼一下,我设想的这种剑术,姑且称之为‘遁剑术’吧,已经脱离了御剑篇的范畴,已经有资格自成‘遁剑篇’。 御剑三十六式,每一招每一式,都需要借助虚空环境才能施展。 在百米深的大地之下,劈刺一下试试,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嗯,也不能这么说,具体的招式虽然已不可取,但每一式的神意却是可以保留。” 想到这里,孟周的思维更进一步打开。 “按照前世的理念,虚空不虚,大地也非实。 不过是介质不同而已。” “所以,我现在所设想的,其实就是想要御剑术摆脱单一的介质环境,可以在不同介质环境下皆能展现其威能的剑术。” 当思维与前世认知联系在一起,摆脱修行界的单一视野,孟周的思路也豁然开朗。 他很轻易的就联想到了另一概念,波。 当他想到御剑之术能在不同介质环境下任意遨游之后,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波”。 而他所修诸法中,“群峰怒吼”就是最典型的一种波动攻击。 “所以,以波为剑,可否?” 想到这里,孟周的思维却又从前世观念拉回当下。 他想到自己技能圆满之后,感受到的那个隐在现实界之后的那个仿佛更加真实、本色、被他命名为“真实界”,亦或者“高维界”。 穿墙术、影遁术、土遁术、水遁术能够被一个小小筑基实现,其本质便是修者借用种种手段在这两界之间跳跃穿梭。 “以波为剑可以是一种思路,但同样不可为前世观念所束缚,这同样可以是一种思路。” “影杀剑典其实已经有涉及这方面的技巧,由此深入,触类旁通,未尝不能创出一门可任意遨游在大地之下的剑术。” 一番思考,孟周借前世观念,以及今世眼界,心中已经有了大概的两个思路。 但他却并没有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因为单是有思路是远远不够的。 当他尝试着继续朝这两个方向深入之后,这才发现其中艰难,以自己现在于修行以及剑道之上的认知,再继续思考,基本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只会沦为一种脑洞游戏。 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所以,孟周停在了这一步,开始恢复正常的修行。 他看向全都停留在入门阶段的三门法术。 “电光游遁入门20/500” “浮光幻影入门20/500” “百变千幻入门20/500” 孟周发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虽然因为涉及方向不同,不能简单的对比。 但就他这个亲身体验的感受来说,这几门法术虽然也都有特别之处,但与焚江术、落雷术这些法术相比,应该都是处于同一段位的。 但是单就经验数据的表现来说,这三门法术的升级难度却在焚江术、落雷术等术的一倍以上。 “是因为前者更难练,所以沦为非通用法术。 而后者更容易成就,变成了通用法术?” “又或者,正因为后者成为了通用法术,练的人越来越多,所以,越来越好练。 而前者因为更难获取,练的人少,所以,难度就更大一些?” “正如一条路走的人越多,所以越来越好走。 反之,走的人越少,路就越难走。” 经过试验,电光游遁和浮光幻影这两门法术不能同时修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