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二章 这事江山说了算 (第2/3页)
给宣传科加派人手,做好收信的统计工作,务必要保证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 “是!” 和前几天保持联系一样,戴局长很快就将这个惊人的消息通知了江山。 收到消息的江山,也吃惊不小。 他原本就料到《工商报》这次的发行量将翻番,却没想到会翻翻番! 整整20万份呀,那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在一个月前,《工商报》的发行量只有区区五万份。 《工商报》发行量大丰收的消息,很快就被市里的各家报刊打听到了。 一时间,各家都开始关注起“有奖问答”这个创收利器。 比如这一会的东方都市报社,总编江海正数落着自己的军师。 “我说你究竟是怎么回事,”江海盯着面前的《工商报》:“这么好用的玩意,怎么不让咱们自己上呀?” 江山啃着手里的糯米糍:“有奖问答不能天天干,根本不适合咱们报。” “我也没想天天干呀,偶尔玩一次就行,”江海看了眼桌对面的蔡文升:“市电视台的第一个广告是什么?” “问你弟呀,”蔡文升还没答到那呢:“你前面都写完了?快给我抄抄。” 江海又看向老三,江山赶紧答道:“参桂酒。” 面前的二位,立刻在“参桂养荣酒”前面画上了一个勾。 “就算《工商报》抢先办了有奖问答的活动,”江山哄着老大道:“咱们报也照样可以办。” “怎么着……也得隔一阵子吧,”江海其实也有数:“咱们《东方都市报》还是要脸的。” “对啰,”江山给了大哥一个夸赞的眼神:“到时我再把活动形式稍微改改,保证效果更好。” 据江山了解,如果这次的活动效果很好,戴局长有长期举办的打算。 这想法换做江山也一样。 半月一期的《工商报》,用来办“有奖问答”的活动,再适合不过了。 至少这一年都不用担心活动的效果。 等到全国各界一哄而上的时候,戴局估计已不在这个岗位上了。 要说80年代举办有奖销售最疯狂的企业,还得是大名鼎鼎的“傻子瓜子”。 1986年的春节前,“傻子瓜子”的年总,居然推出了头等奖为“上海牌小汽车”的全国有奖销售活动。 一时间,“傻子瓜子”卖得连壳都没剩几颗。 之后三个月就实现了上百万的利润。 只可惜好景不长,就在年广久扩大生产,准备再创佳绩的时候。 上层出台了一纸文书,禁止了一切有奖销售活动。 想到这,江山赶紧在心里默念了几遍1986、1986…… 可别之后一兴奋,把宝贝时间点给忘了。 这致富与致命,往往就是一个月头一个月尾的时间差。 江山就一普通良民,绝不想撞在枪口上。 “我说你们还有完没完,”没买着《工商报》的荣斌,敲了敲桌面:“我手里这条新闻,究竟能不能上呀?” “依我看就直接毙了,省的提心吊胆的,”江海已经看过荣斌口中的新闻:“可你又舍不得。” 现如今的江海同志,自觉对新闻尺度拿捏的相当准确。 遇上模棱两可的,直接就给否了。 他始终记得老三跟自己说过的一句话:作为一家单位的一把手,维稳才是最重要的。 可这一会,始作俑者江山却问道:“什么新闻?给我瞧一眼?” 【前不久,《日-本,世界第一》的作者傅高依跑去了广-州,他发现在这里已经有一大批小工厂冒了出来。 这些小工厂的创办人,竟然是多年前的偷渡客。可他们如今的身份却变成了政府欢迎的港商……】 “嗯?”江山看得两眼放光:“你这新闻是上哪搞来的?” “我在广-州有一朋友,是他打听来的,”荣斌问道:“你感觉怎么样,能上报吗?” “就这还用考虑?”江山同意大哥的意见:“咱们总编都说不合适了,你就别再坚持了。” 见荣斌还有点不甘心,总编江海又补充了一句: “我前不久和你们说得事都没忘吧?咱们是市级的报刊,一定要注意尺度。” “说得没错,” 江山点了点头,现在还不是挖掘内幕的时候:“还是悠着点好。” 仍舍不得放弃的荣斌,继续问道: “你们再听这条,东-莞县政府设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