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_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如龙走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如龙走渎 (第6/7页)

偷偷晃了晃脑袋,将某些事情抛之脑后。

    “槽里无事猪拱猪,分赃不均狗咬狗。”

    道士自顾自吃饱喝足,收拾好包裹斜挎在身,轻轻拍了拍肚子,随口笑问道:“阴间鬼像人,阳间人像鬼,马川马璧,你们说这世道,怪,还是不怪?”

    两兄弟黯然神伤,只是沉默不言。

    道士微笑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道传授给你们一门适合鬼物修炼的术法?贫道还有正事要忙,不可能陪着你们一直闲逛。”

    “但是事先约好了,你们这次复仇,只有各杀一人的机会。在下决定动手杀谁之前,你们可以在贫道的帮助下,一一找到他们,了解他们的家世身份,最后再商量着挑个人杀。在这期间,你们如果胆敢违背约定,贫道自有手段,让你们笑得轻重利害。”

    “成与不成,都给句话。”

    马川抱拳道:“道长大恩大德,我们何以为报?”

    道士笑道:“无需报答。你们记得杀仇家的时候,千万不要手软就行。”

    由于道士半路吃了顿饭,再加上他们需要小心绕过沿途各类祠庙、书院和道观庙宇,与此同时,道士还要传授给他们一门仙家术法,一来二去,就大大耽搁了行程,等到兄弟与道士分开,再凭借那本术法潜入城内,才得知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来自邻国的两个狗杂种,早就返乡了。后来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几次险象环生,身处绝境,差点就要落个魂飞魄散的下场,终于被他们找到了那两个人。

    马川看着马川,马璧看着马璧。

    他们自己看着自己。

    他们几乎同时,恢复了全部记忆。

    名为秋筠的赵氏千金,即将出嫁之时,身边陪嫁的侍女突然与她笑问一句。

    “主仆身份对换,让曾经的主人,马月眉给你当了多年丫鬟,感觉怎么样?”

    沈刻在那玉宣国京城内,死了一次又一次,如坠轮回,旋转不休,老人变得愈发形神枯槁,骨瘦如柴,彻底心死如灰。

    等到天地出现异象,万籁寂静,沈刻也浑然不觉,孤魂野鬼和行尸走rou一般,独自游荡在在万人空巷的京城小巷中。

    只听得背后一人笑语道“若想发财,何不问我。”

    沈刻身体僵硬,神色麻木转过头去,看到了那个青衫男子,想了想,终于记起眼前人物,好像是一位剑仙,姓什么来着?

    皮包骨rou的老人,浑浊眼神中,泛起些许光亮,嘴唇微动,好像想要问什么,又开不了口。

    那人笑问道:“给你一种相当于止境武夫的体魄,就当是帮忙作弊了,你再看看能否走出此地?”

    沈刻闻言没有半点欣喜,只是默默蹲下身,背靠着小巷墙壁,双手抱住头,伤心欲绝的老人,就那么呜咽起来。

    那人笑道:“恁大岁数的人了,怎么还哭上了。”

    沈刻抬头些许,再抬起一只手,老人将那只戴有扳指的手指,给一点点嚼碎了,满嘴鲜血,喉咙微动,连血rou筋骨带着破碎的玉扳指,一并咽下肚子。

    那人问道:“后悔药,好吃吗?”

    老人摇摇头。

    另外一处幻象天地,小庙外的陈平安一脚向前踏出,带着余时务故地重游,回到了那处繁华水乡,走在岸边的青石板路,河中有一艘接亲的彩船,载着凤冠霞帔的新娘子,正驶向那座寓意美好的福禄桥。

    他们并肩缓缓而行,一处高宅院内有株正值花开、红艳绚烂的紫薇树,陈平安微笑道:“老物成精,不知它看过了屋内几位少年变白头。”

    余时务问道:“先前我就觉得花开时节不对,你不是为了暗示它即将成为精魅?而是故意给明眼人看的破绽?”

    陈平安笑道:“都算吧。”

    迎面走来那游手好闲的富家公子哥,提笼架鸟,吹着口哨,看样子是要给笼中画眉抓些活食。公子哥瞧见了一位身姿婀娜、挽着花篮的妙龄少女,便横移了一步,恰好挡住少女去路,少女绕开,公子哥又故意横移两步,少女瞪大眼睛,恼羞成怒。公子哥连忙嬉皮笑脸道歉几句,主动让出道路……余时务询问一句,是马氏子弟?陈平安摇摇头,该有的市井气而已。他们来到那处摆满酱缸的露天晒场,里边很快就有正在忙碌的伙计,抬头招呼一句“陈师傅来了啊”,陈平安笑着点点头,马上就又有相熟的工人高声询问“陈师傅,儿子都这么大了啊?”陈平安笑呵呵没说什么,“少年”余时务叹了口气,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余时务就像一个刚刚在十五元宵见过无数写有灯谜彩灯的看客,却没能解答出几个谜底,这会儿终于可以跟幕后出题人询问答案了,“先前路过一座边关军镇,取名为豆腐关,是什么用意?”

    陈平安笑道:“按规矩谜贵别解,或有典化无典,灯谜一般是不允许露春的。”

    余时务问道:“只说与灯谜相关的内容,我粗略估算,这两千年以来,扫过眼的,就有不下数千之多,我很好奇,万分好奇!陈平安,你哪来这么多的学问,可以丢入这座梦境天地?”

    想要让一位修道有成的“仙人”,在人间行走千年光阴,都不曾察觉到哪里不对劲,要下多少工夫,辅以多少驳杂学问?

    “一听就是外行才会问的问题。”

    陈平安摇摇头,继而反问道:“听没听说过夜航船?知不知道上边有座条目城?”

    余时务摇头道:“我一向不爱打听这些,山上山下事,都很匮乏,了解很少,这算不算是一家不知一家,和尚不知道家?跟常年远游的你自然没法比,你山主是习惯了出门问路,入乡问俗……”

    说到这里,余时务便有些自嘲神色,若论游历经历,自己两千年,风景人物何曾看得少,又记住了多少?

    陈平安笑道:“山大树高,井深水凉。余道友不用跟我比这个,各有各的长短。”

    其实如今陈平安手上就有十二张引渡符,只要在沿海地界祭出一张,就可以帮他登上那艘夜航船。

    陈平安说道:“只说灯谜一事,其实再简单不过了,手边只需有几十本灯谜集子就成了,照抄再照搬而已,这类书籍价格又不贵,花得了几两银子?”

    陈平安继续解释道:“当然,想要让你所见所闻都合情合理,难度确实不小。所以我早就预备好了大大小小、数百个类别,和随之延展出来的总计近千万张‘纸条’,就是好读书之人喜欢夹在书页里的那种便签,来构建和丰富这个虚假的世界,为的就是防止你这种修道之人,进入其中,会觉得一眼假。”

    “回到正题,老话说富人过年,穷人过关。所以我就觉得豆腐关这个名字,听着比较有趣,仅此而已。”

    余时务憋了半天,“是绣虎教给你的一门‘治学’心诀?”

    在那山下的富贵之家,读的法门,写字有写字的秘诀,往往都是从不外泄的不传之秘。

    陈平安撇撇嘴,“他可不教这个。根本不屑为之。”

    余时务突然问道:“我如果逮着一个人不放,面对面,接连问他几百个问题?”

    陈平安忍俊不禁,朝余时务伸出大拇指,“那你可就真把我给问住了。”

    余时务犹豫片刻,“有朝一日,那个人哪怕被某人打破砂锅问到底,他的回答,可以做到天衣无缝吗?”

    陈平安答非所问,“咱们换个地方瞧瞧?”

    余时务无奈道:“我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