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章 论文即将完成 (第1/2页)
鲁一山教授办公室! 鲁一山教授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他脸上有许多皱纹,头发地中海。 脑力工作者,一般都是这造型,要是多几根头发,别人都觉得你不专业。 特别是数学,头发多,证明你想的少。 菲尔兹奖得主,或多或少都有点秃。 除非是基因好,天生头发毛囊坚固,能抵抗住数学的威力。 比如陶哲轩。 刘义生教授背着手走进来,他就是给叶非等人上课的那位教授。 他看到鲁一山眉头紧皱的样子,并不奇怪,大学里这造型的人太多了,数学系大学教授更是经常如此。 他坐到鲁一山身旁,也不说话,等待鲁一山结束思考。 理科需要灵感,数学更是如此,数学家在思考的时候打断他,犹如杀他妻儿。 鲁一山拿出一张纸笔,找个凳子坐下,也计算自己最近研究的东西。 许久后,鲁一山才结束思考,看向刘义生,道:“你怎么来了?” 刘义生放下笔,笑道:“你学生教的不错啊!” 鲁一山端起桌子上的水杯喝一口,缓解紧张的思绪,道:“什么意思?” “你学生里是不是有一位叫叶非?” “是啊,他怎么了?” “我今天提他问题,他很完美的解答出来,而且还用超纲的知识解答出来了。” 鲁一山问道:“什么超纲知识?” “他用Krylov子空间中的投影算法去解线性方程。” “投影算法?”鲁一山诧异:“他什么时候会这个的?” “他说是看一篇论文学会的。” 他看鲁一山疑惑,问道:“难道不是你让他看的?” 鲁一山心中困惑,自己什么时候让叶非看这样的论文的? 他让叶非看的论文,都是研一和研二部分知识,而投影算法是研三的知识,他准备让叶非研二下学期再看。 鲁一山点头道:“是我让他看的。” 不管如何,论文当然是导师让学生看的。 为了省去一些麻烦,就说是吧,再说学生多看一些论文只有好处,没坏处。 鲁一山问道:“你今天来就给我说这事?” “不是!”刘义生摇头道:“最近你那个极小塔问题有进展吗?” 极小塔问题是基数不变理论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集合论研究领域之一。 这个问题出现于1940年,至今已有82年,还未解决。 “没有!”鲁一山心累的摇头:“太难了,研究了整整两年,只是有一点点头绪,距离成功还远着呢!” 刘义生道:“你也别着急,这么多年,多少人研究极小塔问题,至今还没人解决。” “要我说,这事先放放,你和我一起研究分球悖论,以你我两人的能力,肯定能大大加快分球悖论的研究。” 分球悖论又称为巴拿赫-塔斯基悖论,是数学中最奇妙的定理。 它就好似魔法,将一个三维实心球,仅仅通过旋转和平移,就可以组成两個和原来完全相同的球。 鲁一山摇头:“我对分球悖论没兴趣。” 数学这么枯燥费脑子的学问,当然是要找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去研究。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如果失去兴趣,灵感都不会出现。 鲁一山问道:“你分球悖论研究的怎么样了?” “研究出一半了。” “嗯!”鲁一山点头。 一半看似进度快,觉得能研究出来。 但数学不是制造业,造出一半,知道多久能造出来。 但数学不是如此,数学就算伱研究出90%,也无法预估出多久能研究出来。 也许就卡在99%那,只剩下1%,再怎么想研究都无法研究出来。 而且这1%,也许卡几年,也许卡一辈子。 “那也比我好。”鲁一山感叹道:“我这两年时间才有个开头,离一半还有非常远距离,更别说研究成功了。” 但他坚信自己会研究成功,刘义生也坚信自己的研究会成功。 科研需要一股信念,义无反顾的信念。 如果信念都没有了,在科研这条路上坚持不下去。 坚持对于科研来说非常的重要。 也许你没有强大的天赋,但一定要会持之以恒。 当然,有时候不是只坚持,也要学会放弃。 如果一样科研,一直研究不出来,但你还坚持,那99%的人在科研这条路上就废了。 1%的人说不定某天开窍,突然就悟了,但这概率太小。 如果去研究别的东西,说不定能对先前的研究的东西产生灵感,然后再回头研究。 科研这条路上这样的事经常如此。 科研界有一句至理名言,一切都有可能,要相信奇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