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只好卖了这条命 (第2/2页)
,真着急了,自来水也不是不能喝。 带着这种“何不食rou糜”的感慨,一行人走到了一座村庄外。 只见数百号人围在一颗大树下,也不知道在看什么热闹。 发现赵昰感兴趣,立刻有禁军前往,开出一条路来。 村民本来颇为不满,看到赵昰带着护卫和随从,知道这是谁家的大衙内,便把怒气憋着。 走进去,只见一個书吏扶着一块石碑,道:“乡亲们,这可是官家亲笔御书,具体内容记好了,可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大事。 种田者唯交田税,无支移、折变,并废丁钱、杂变、和籴、和买、徭役等其余杂等赋税。佃官田者佃租为收获四成,无税,从军者减半,户不灭,佃约不破。自耕田者,千亩以下者税三成,田多千亩税加一成,从军者依次递减一成。租赁他人田地者,佃租不得超过五成,田税由田主负担。立石刻碑为凭,天下见证,如有违背,人神共弃!宋第十七位皇帝赵昰立,挽国元年二月二十七。” “好~官家仁义。” “官家万岁~” “万岁万岁万万岁~” “且莫太早得意!”书吏压下了百姓欢呼,继续说道:“如今什么情况,大家都知晓,元虏虎视眈眈,青田、台州已接战,国土沦陷大半,温州迟早遭遇战火,别想着能够安生。
如今官家仁义,只收佃租四成,免去了所有杂税徭役,实乃亘古未有之仁义。 好日子就在眼前,大家却不能坐等着享福,元虏来了,还能把这宋国皇帝的石碑给立着?免不得又是从前的景象。 乡亲们,为了分到家里的田地,为了子孙后代不挨饿,定要保着官家坐稳了江山。 年轻的,拿起刀枪杀贼虏,即便死了,也好过半死不活地苦捱,打赢贼虏,家里老小安泰度日。” “官人莫要啰嗦,只说哪里可以投军?”一汉子叫道。 “州里县里都有募兵处,去了就给粮食一石安家,若是立了功劳,以官家仁义,必然不会亏待……” “是真的,真给一石粮食!”吆喝中,一个汉子挑着扁担走到近前。 有人问道:“季老三,汝如何投军去了?” “佃了官家十亩地,只好卖了这条命去!”季老三回道:“官家仁义,官人们也痛快,只要投军,先把粮食挑回来,再去集结,我可不能失约。” “三哥遮奢,带小弟一个。” “你家就一个继承香火的,凑什么热闹?”季老三呵斥一句,又道:“余丁去,保爹娘兄弟快活,又能搏个前程! 去了有牌子,挂在家里,等收租收税的可以按约减免,招兵的官人说了,若是说话不说话,拿刀枪干他娘的!” “官家大气,走,投军去,不去不是好男儿。” “同去,同去!”十多个青年吆喝着,结伴出了村子。 也有爹娘不舍得,拽着不让走的。 “别人去了,只缴两成租子,偏我家缴四成,有何面目见人?” 这话一出,爹娘不好阻拦,只得带着不舍松手。 见状,赵昰悄悄退出了人群。 赵吉甫感慨道:“民心可用,若列祖列宗如此,何至于今日?” 赵昰能说什么?说赵大赵二没把百姓当人,合该如此? 二十世纪,田税都免了,种田还给补助,如今的三四成却能让百姓卖命,只能说,老百姓还是太容易满足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