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把皇帝关进笼子  (第2/2页)
“吕俨呢?等吕俨来了再说,他肯定又要再问一遍,懒得重复了。”    “吕兄还在做功课。是因为刘兄的臆想?”    “哎我说你这人怎么看不懂气氛呢,干嘛问到底啊?”    “在下叔父藏有几桶葡萄美酒,芳香扑鼻,一口下去,四脉俱通。先帝赐名夕照,实在是人间极品。”    “呵……关我什么事!”    “在下可以给刘兄一葫芦夕照。葫芦可收百味,刘兄若枕此夕照葫芦,美酒当可入梦。”    “成交!”刘湛受不了,这王璞也太能推销了,不喝不是大宋人了属于是。    “到了东京就有,君子一诺……”    “驷马难追!”    “所以……”    “莫须有而已。”    “莫须有?”    “就是我犯了个错误,用未来的事情来责怪现在的吕大人。何况那也不是我亲身经历的未来,也未必是必然发生的未来。”    “是这個道理。刘兄真的相信自己是从未来而来?”    “信与不信,也没有多大分别了。唐代有传奇说,樵夫入山观棋入神,醒来人间已过百年,或许我也只是做了个相反的梦吧。”    “吕大人没有怪罪刘兄?”    “这位小书童写错了字,你会怪罪他吗?”    小书童茫然抬头,连连摆手表示自己没有写错。    王璞也是淡淡一笑,岔开话题。    “刘兄常常给吕兄说的必考题,是何意?”
    “一些我拍脑袋想到的府试策论会考到的内容。”    “我听吕兄说起过,似乎常与变法相关?”    “诗词经典我也不知道啊,只能指点江山,纸上谈兵而已。”    “说起谈兵。”王璞端出棋盘,“上次只向刘兄求教了军阵,这次刘兄可有教我?”    “有一些,但没有意义。”    “刘兄不说,怎知无用?”    “王兄可知大宋的祖宗家法?”    王璞自然清楚。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后,精心设计了一套复杂的制度,保证在大宋没人可以造反成功。他老弟宋太宗赵匡义看了以后,大为叹服,说先皇“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后世子孙应“谨当遵承,不敢逾越。”    事为之防的要义,就在于“将不知兵”,也就是平常不让将帅管军队,要打仗的时候,由皇帝亲自委派将领领兵,这样可以防止地方军事集团的产生。赵构冤杀岳飞,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怀疑岳家军对岳飞过于忠诚。    曲为之制的要义,就在于错综复杂的官员制衡体系,绝对不可能有军财粮一起抓的地方大员。也就是将后世常说的官僚主义发挥到极致,个个不担责,互相扯后腿,有争议就让皇上解决。皇权是加强了,代价就是再有精兵良将,带着这群大爷,也赢不了。    终宋一朝,真不缺猛将,更不缺良相,经济又好,却偏偏不能打,即使打赢几仗也马上会大败,当世之人可能看不清楚,但从后世的刘湛来看,宋朝的症结,就在这个祖宗家法。    但能怎么办呢?让皇帝主动把权力让出来?那还不如让刘湛穿回去,那个难度可能还更小些。    王璞看了眼小书童,继续问道,“刘兄的奇思妙想之中,可曾有过,致君尧舜的世界?”    “致君尧舜?”    “官家辛劳,为人臣者,当有所担当,为上排忧解难。若能使官家垂拱而天下大治,岂非尧舜?”    刘湛肃然起敬。    都说大宋是文官权力巅峰,确实敢想敢做。说的那么好听,“致君尧舜”不就是让皇帝当吉祥物,国家大事都听文官集团的得了?难怪敢喊出“官家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了。    “有当然是有,只是这不是我应该说,也不是王兄应该问的。”    “刘兄已经多次胡言乱语了,还怕再加一次吗?”    “呵……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王兄,你说王莽如果不篡汉,算不算致君尧舜了呢?    西汉的皇帝,算不算如你我这般,被关进了笼子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