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六章 巨大的建筑 (第2/3页)
而王胡子坐过的那个石头椅子,除了能看到机库以外,并不能cao纵什么东西。也许咱们进来的这个位置,就是个瞭望口之类的。” “我觉得你说得有道理。”乔安娜说,“我们确实没有掌握整个建筑空间完整的结构。 这座建筑的整体规模,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得多。” 张萌也说:“按照侯冈老先生给我们的那本《地心游记》的记载,以及其他一些传说,地下世界的建筑群应该是整体、立体的,而且必然是复杂嵌套在一起的。 我们目前仅仅是揭开了巨大世界的一个小小的角落。所以,不妨大胆向前走一走,看看到底会遇到什么奇迹。” 一行十来个人,乘着圆形石台电梯,升到顶部。 圆形石台电梯的顶部是一个很高大的房间。 房间呈长方形,高度最少在6米以上,室内面积至少有100平米。 在3-4米高的位置,有大量的圆形文字符号,整齐地排列成长方形的表格。 这一点从侧面证明了,建设这栋建筑的生物,身高至少在3米以上。 如果和今天的人类同样身高的话,根本就看不清圆形字符的内容。 由于王巨君似乎启动了整栋建筑,这个房间也笼罩在明亮的光芒中。 除去每块石材都散发出明亮的白色荧光外,屋顶的石材拼接成白色圆环,正好对应着托着众人升上来这个圆形石台。 白色圆环像常见的圆形LED灯带一样,发出两圈明亮的白光。 在两个圆环中间,均匀分布着整齐的圆形文字符号。 这一切非常神奇,非常美丽,让人流连忘返。 所有人都对着房间内壁拍照,对着地板和天花板拍照,简直想贪婪地把一切都收录在眼中和脑中。 终于,大家还是恋恋不舍地走出这间屋子,映入眼帘的是更加宏伟的场景。 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条宽阔的,奔流不息的大河。 这条大河应该是一条人工河,或者是一条水渠,因为河堤被修整得非常整齐,也用和房屋内部同类型的石材砌成,只不过所用的石材远远比房屋内部的石材更加巨大。 石材的缝隙都渗出明亮的白光,这些白光组成一条条曲折的线路,远远看去,像是一条条非常复杂的电路。 河岸的两侧,是看不清状况的漆黑空间,朦朦胧胧中,隐约有一些模糊的光亮。 大河的尽头就是发出隆隆轰鸣的瀑布。 滔天巨浪肆意地奔腾着,毫不犹豫地从笔直的悬崖跳下,在深不见底的地方激起巨大的白色浪花。 远远地望去,瀑布之下的河流也是人工河流,河底有两排明亮的光芒,像路灯一般,应该能够指引着飞行器沿着正确方向自如前进。 抬起头,能隐约看到地下洞窟乌黑的天顶。 在这种环境中前行的感觉,仿佛就是在无月无星的暗夜中行军。 所有人都被这宏伟的景象深深震撼,不禁又拍摄了很多照片。 然后辨别了一下方位,看到从房间出来的位置一直向前,有一道阶梯。翻过这道阶梯,就来到一座巨大的石桥前。 石桥的下面,就是涛涛的河水。 “你们快来看!”走在最前面的王巨君招呼着大家。 走到他跟前,赫然看到一块石碑立在桥边。 这座石碑十分破败,与整个建筑光洁严密的石砌建筑格格不入。 石碑上用几种不同的文字雕刻着,但能明显认出,有类似篆书的汉字刻着:“奈何桥”三个大字。 见到这几个字,一行再次被震撼得面面相觑。 一开始,所有人都满心以为这里是一个完全被外在世界遗弃了的远古文明的遗迹。 这个遗迹也许有十万年、百万年没有和外在世界接触过了。 而且,这个文明的种族,显然比人类要高大不少,身高至少在3-4米左右。 而这个石碑的出现,却间接证实了这个文明与人类有着紧密的接触。 不但有接触,而且有清晰的文化联系。 除去能认出的篆书外,杂学甚广的张萌还指出,其他的几种文字里,至少包括古埃及象形文字,古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玛雅人的象形文字,以及很可能是古腓尼基语的拼音符号。 从历史断代考虑,就算是能够识别几种文字,之间的时代间隔也有上千年。 苏美尔楔形文字很可能距今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而篆书和腓尼基拼音可能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 那么,这就揭示出两种可能: 要么主流历史学家对文明的断代是错误的,要么这个地下文明跟地表上的人类有过长达几千年的交往历史。 从这座石碑上篆刻的文字高度看,显然是给人类准备的,而不是给这个地下世界的生物准备的。 因为文字的高度都在1.5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