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30. 周末电影拍摄日 与 通宵剪辑 (第2/3页)
> 浅间的电脑是通过驹场的关系,超低价淘的一台二手工作站。 配置差不多是3年前的家用高配了。 3090的水冷24g显卡,ik处理器,64gb的内存,proart系列的10g主板,1000w的电源,做电影后期,硬件基本合格。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在这里显得非常合理。 如果是一台老爷机,或许剪到放假都剪不完这些东西。 感觉画面都挺好的,就是不同设备,拍出来的质感不一样。 浅间和不死川商量了一下,定下了电影统一输出格式—— 4k-60帧的画面,目标比特率55mbps差不多了。 和传统的24帧大电影不一样,浅间他们虽然拍得大部分镜头是静态的,但为了画面的沉浸感,还是选择了接近不少商业广告片的高帧数。 几人接下来略览了所有拍摄画面。 无人机拍摄的长焦镜头,精致度没问题。但苹果手机拍的画面,和fx6拍的质感有一定区别。 除了色彩与电影机固有的色彩质感有差别外,手机拍摄的画面,做不到很好的景深效果。以算法制造的p图式的景深,无法区分画面中背景与主角风中乱发的界限。 并且,手机拍摄的画面,还自带点美颜效果,一定程度上背刺了电影机中平平无奇的浅间静水。 总之,花了15分钟,跳着看了所有拍摄素材,感觉剪辑的问题不多,但后期调色的工作量挺大的。 讨论剪辑时,不死川忽然说道, “节约时间的话,每一幕之间的衔接转场,我们用黑底纯文字报幕吧?” “这样电影岂不是变成了一节一节的碎片式片段了么?” 浅间也不太同意不死川的提议, “我们拍的并不是小故事合集吧?你这样,是想强调戏剧感么?” “每一幕前,6秒钟的黑底报幕,并加上点明主题的句子,你们觉得怎么样?” 不死川又举了几个例子。 第三幕【承诺在哪里,背叛就在哪里。——米兰·昆德兰】 第六幕【欲望总是以厌倦收场。——阿尔贝·加缪】 浅间左手敲着桌面,思考着电影呈现的效果, “这样会不会说教意味太浓了?如果是我看电影,这种句子最多在开头和结尾出现,不然我是不会看这种片子的。” “会这样么?” “看电影、的群体之所以比ted演讲多,大概率是不想被说教吧?诺奖得主哈罗德·品特这么评价贝克特的,‘他不引领我走上任何一条花园小径,他不偷偷给我使眼色,不向我灌输疗救的办法、前进的道路、上天的启示,也不端给我一盆面包屑;他不会卖给我任何我不想买的东西——无论我买不买,他都不会和我胡扯——他的手从不高过他的心。不过,我乐意买他的货:不论是钩子、线,还是锤子。因为他把所有的石头都翻了个底朝天,一只蛆虫也没剩。正因为他是这样呈现的,所以,他催生了美的事物。’” 浅间的这句话,恰好也回应了,2个小时前,中餐厅【桂枝】包厢里,她们关于令人喜欢的男人的描述。 浅间虽然一直在犯错,关于教条主义的错,关于大家长控制式建议的错。但是,他知道自己应该成为怎样的【大老师】。 任何说教,都比不上润物细无声的身体力行。 人或许是靠眼睛、现象感知世界,并靠模仿来生存的。 克尔凯郭尔所说的人生三境界——“美学境界、道德境界、宗教信仰境界”,大部分人都待在美学境界。 看小美女擦边,看帅哥秀肌rou,看别人朋友圈精致的生活,看国外不寻常的风景人文。 看电影也是看,最起码,要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 又花了5分钟说服了不死川,把素材拷贝进间岛的笔记本里,几人开始了繁琐的剪辑初筛工作。 在一旁津津有味地看电影、听辩论的波奇,这个时候才发现不对劲。 啊咧?波奇大爷明明会剪辑,怎么成了多余的人? 不死川仿佛听到了波奇的心声,对着波奇笑道, “波奇姐,你可以先去洗澡哦!等下我们轮流洗澡,你就来搭把手~” “嗯~好嘞~~~小理世最棒啦~~~” 间岛麻衣拿着分镜剧本,念着上面的内容,浅间则在电脑上用pr处理原片素材,快速将一段段素材塞进软件的时间轴里。 看着浅间认真的模样,本来有些心神摇曳的间岛暗自给了自己一个差评。 她继续按照剧本顺序,念着她、二见、不死川、浅间四人在剧本上的笔记。 本来就不喜欢照镜子的浅间,此刻看自己的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